【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停车,具体为一种井筒式地下停车库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出现了多样化趋势。近些年城市家用小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导致“停车难”问题日趋严重,集中出现在上个世纪开发建设的老旧小区,公开号为cn21627716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井筒式地下圆形智能立体车库,通过设有沉降平台,搬运车的顶部高度低于升降平台,能防止车辆驶入升降平台时防止汽车损坏搬运车。提升井底部铺设回转轨道,回转框架、升降平台、提升机构和搬运车先整体沿回转轨道旋转,再通过提升机构到指定的高度,沉降平台上升后通过搬运车将车辆搬运至停车位,回转过程和提升过程更稳定,机械化程度高,操作者无需进入提升井内进行停车操作,提高了车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占用小区面积,采用地下井筒方式的停车库进行停车工作,然而现有的井筒式停车库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井筒式停车库是将车辆停驶在地下,因此需要相应的升降机构对支护机构进行升降驱动,以便于对车辆的取放工作,但是支护机构在升降过程中缺乏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筒式地下停车库的支护结构,包括安装于地下的井筒框(1),所述井筒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2),所述垫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侧为敞口的电梯室(3),所述电梯室(3)的两侧均设置有自开启的扇门组件,所述电梯室(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棚(4),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框(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撑板(5),所述环形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限位块(6),所述井筒框(1)内壁的底部和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加强杆(7),且若干组加强杆(7)均与若干个环形支撑板(5)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井筒框(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环形块(8),所述井筒框(1)内壁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筒式地下停车库的支护结构,包括安装于地下的井筒框(1),所述井筒框(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垫板(2),所述垫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侧为敞口的电梯室(3),所述电梯室(3)的两侧均设置有自开启的扇门组件,所述电梯室(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棚(4),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框(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撑板(5),所述环形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限位块(6),所述井筒框(1)内壁的底部和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加强杆(7),且若干组加强杆(7)均与若干个环形支撑板(5)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井筒框(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环形块(8),所述井筒框(1)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环形架(9),所述环形块(8)和环形架(9)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向杆(10),若干个导向杆(10)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对车辆进行支撑的支护组件(11),所述电梯室(3)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支护组件(11)升降驱动的升降组件(12),所述支护组件(11)的底部设置有锁紧组件(13),所述井筒框(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环形架(9)旋转驱动的旋转组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筒式地下停车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组件(11)包括滑动连接于若干个导向杆(10)外表面的环形板(111),所述环形板(1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截面为u形状的顶板(112),顶板(1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连接架(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筒式地下停车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2)的顶部滑动安装有伸缩板(114),所述顶板(1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对伸缩板(114)进行横移驱动的控制组件(1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筒式地下停车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12)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梯室(3)内壁顶部的u型框(121)和第一电机(122),所述u型框(12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3),所述第一电机(122)的输出轴与转动轴(1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1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缠绕轮(124),两个所述缠绕轮(124)的外表面缠绕有一组钢绳(125),两组钢绳(12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26),两个所述滑动块(126)的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旋转板(127),且旋转板(127)的底部转动连接于u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勇,徐辉东,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