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产无缆压控智能配产工艺管柱及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466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2
不停产无缆压控智能配产工艺管柱,包括井口部、电泵机组、油管、套管、无缆压拉配产器和地面控制装置,井口部通过连通接头与电泵机组和油管顶部相连接,油管底部设有丝堵,油管下部为多层管柱结构,各层间的的油管管柱上对应设有无缆压拉配产器,无缆压拉配产器内设有电池组、压力传感器、电路板、电机和可调水嘴,电池组、压力传感器和电机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地面控制装置通过电泵电缆与电泵机组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停产情况下地面压力波指令遥控,关闭高含水层,无极调控其它层生产,实现分层控水采油。可满足大斜度井、水平井、超深井的作业需求,操作成本低。可有效解决井口和井下工具高效、数据准确双向传输难题,失效风险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采油井智能配产工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停产无缆压控智能配产工艺管柱及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海上油田生产井段长、生产层数多,层间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加剧。针对渤海油田油井分采率低和层间矛盾问题,可采用智能采油技术,解决大斜度井分层配产和生产测试难题,实现采出端全井型分采、配产、控水等需求,确保电泵与产层协调,达到产能最大化。目前智能分采主要包括有缆和无缆两种控制方式;电控智能分采,对井斜没有要求,是目前主要的智能分采形式,但依靠电缆控制长期可靠性目前还有待提高,存在数据和调控失效风险;同时,作业复杂,成本高等问题,需要寻找可靠的无缆智能分采技术,有效解决井口和井下工具高效、数据准确双向传输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停产无缆压控智能配产工艺管柱及调控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不停产无缆压控智能配产工艺管柱,包括井口部、电泵机组、油管、套管、无缆压拉配产器和地面控制装置,井口部通过连通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不停产无缆压控智能配产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口部、电泵机组、油管、套管、无缆压拉配产器和地面控制装置,井口部通过连通接头与电泵机组和油管顶部相连接,油管底部设有丝堵,油管下部为多层管柱结构,各层间的的油管管柱上对应设有无缆压拉配产器,无缆压拉配产器内设有电池组、压力传感器、电路板、电机和可调水嘴,电池组、压力传感器和电机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地面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控制单元能将接收到地面控制装置的信号转化为控制指令对电机进行调控,地面控制装置通过电泵电缆与电泵机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停产无缆压控智能配产工艺管柱,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不停产无缆压控智能配产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口部、电泵机组、油管、套管、无缆压拉配产器和地面控制装置,井口部通过连通接头与电泵机组和油管顶部相连接,油管底部设有丝堵,油管下部为多层管柱结构,各层间的的油管管柱上对应设有无缆压拉配产器,无缆压拉配产器内设有电池组、压力传感器、电路板、电机和可调水嘴,电池组、压力传感器和电机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地面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控制单元能将接收到地面控制装置的信号转化为控制指令对电机进行调控,地面控制装置通过电泵电缆与电泵机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停产无缆压控智能配产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部通过y接头与所述电泵机组和所述油管顶部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庆凯王瑶郑春峰薛德栋杨万有郭沛文张磊张成富沈琼詹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