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448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涉及油藏工程研究领域。该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取心井分析数据,划分不同河道能量微相类型;再统计分析并确定不同河道能量微相砂体的垂向岩性、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同时将所有砂体垂向深度转换成垂向距砂岩顶百分数,以消除不同砂体厚度影响;再将已有样品数据扩展至深度连续分布的数据上,并结合各参数在垂向上的分布特点,将砂体在垂向上分成相对均匀的若干层段,计算各段渗透率平均值,建立垂向非均质模型。通过垂向非均质模型准确反映不同类型河道能量微相砂体垂向非均质性及其对油水分布的影响差异,指导不同河道能量微相砂体的开发方案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藏工程研究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1、储层非均质性是造成油田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后油水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厚油层砂岩油藏,由于其本身形成时,水动力条件多变,会造成垂向岩性分布不均匀,使垂向上渗透率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加上长期的注水开发,导致注入剂易沿相对高渗层突进,而相对低渗层波及效率偏低,从而加剧了油水在垂向分布的复杂程度,现有的不同河道能量微相都属于河道砂体,其主要差异就体现在砂体垂向渗透率非均质性上,因此有必要建立准确的垂向非均质模型,从而使物理驱替和数值模拟结果更符合不同类型能量微相内剩余油的实际分布结果。

2、从相关文献调研情况看,垂向非均质模型的建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为评价垂向非均质性参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人为设计出不同级差的垂向非均质模型;二是先获取油田实际取心井内河道砂垂向渗透率,再进行厚度劈分后确定不同段的平均渗透率值。

3、根据中国专利cn201911116385.7公开了“一种确定地质模型垂向网格精度的方法”,其主要是通过计算不同网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河道砂能量微相砂体包括以下五种能量微相类型:一类能量微相、二类能量微相、三类能量微相、四类能量微相和五类废弃能量微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取心井资料主要包括岩性、物性、含油性以及测井曲线资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确定不同河道能量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河道砂能量微相砂体包括以下五种能量微相类型:一类能量微相、二类能量微相、三类能量微相、四类能量微相和五类废弃能量微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取心井资料主要包括岩性、物性、含油性以及测井曲线资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确定不同河道能量微相砂体内各参数在垂向上的总体分布特征,参数包括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水饱和度,并且利用卡奔软件,绘制取心井不同河道能量微相岩心柱状综合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微相垂向非均质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通过将不同能量微相砂体的深度数据转换成垂向距砂岩顶百分数,再将各样品点深度转换成垂向距顶百分数,通过如下转换公式:(si-st)/(sb-st),式中:si为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厚纯杨为华于宏宇赵红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