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变速-变桨协调的风机深度调频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4170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机深度调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变速‑变桨协调的风机深度调频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风机最大功率时的冷凝温度的检测值确认其对应的估算值,基于所述估算值与所述检测值的差值进行温度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冷凝温度值确认目标频率;基于所述目标频率与风机的实际频率的差值,确定对应的调频速率,按照所述调频速率将风机的实际频率调整至所述目标频率;2)将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运行负荷和运行效率分别按照升序进行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维持风电场高效率且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快速变负荷,保证源荷平衡,提升风力发电调频响应的迅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而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机深度调频,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变速-变桨协调的风机深度调频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风电机组在许多大型设置都会应用到,风电机组的调频能力与其实时运行状态有关,风速的随机性与波动性难以保证风电机组具有持久可靠的频率响应能力,不利于系统频率稳定。因此,在风电场有配置储能时,由于储能设备的灵活充放电的特性,风电场运营商可协调控制风电机组与储能设备来参与电力系统的一次调频,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2、现有的风-储协调控制方法依然无法解决分布式控制方法难以保证风场整体频率特性的问题以及集中式控制依赖于风机预测精度和控制实时性无法满足调频需求的问题。而且,现有控制方法均针对风机输出功率与储能功率进行优化,在系统频率预测不准确时也难以得到合理的控制结果。由于集中式mpc滚动校正的时间尺度较长,风机状态的预测误差对最终的控制结果有很大影响。此外,线性化的风机的暂态公式也会使mpc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精确。

3、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电网频率的变化对于用户、发电厂机组和电力系统本身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频率变化过大甚至会使整个电力系统瓦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变速-变桨协调的风机深度调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风机最大功率时的冷凝温度的检测值确认其对应的估算值,基于所述估算值与所述检测值的差值进行温度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冷凝温度值确认目标频率;基于所述目标频率与风机的实际频率的差值,确定对应的调频速率,按照所述调频速率将风机的实际频率调整至所述目标频率的步骤;2)将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运行负荷和运行效率分别按照升序进行排列,并从所述排列中顺序选取出若干个所述风电机组设置为解列备选机组的步骤;3)判断是否有被重复设置成所述低负荷机组和所述低效率机组的风电机组,若有,则将被重复设置的风电机组从所述低效率机组中去除,并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变速-变桨协调的风机深度调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风机最大功率时的冷凝温度的检测值确认其对应的估算值,基于所述估算值与所述检测值的差值进行温度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冷凝温度值确认目标频率;基于所述目标频率与风机的实际频率的差值,确定对应的调频速率,按照所述调频速率将风机的实际频率调整至所述目标频率的步骤;2)将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运行负荷和运行效率分别按照升序进行排列,并从所述排列中顺序选取出若干个所述风电机组设置为解列备选机组的步骤;3)判断是否有被重复设置成所述低负荷机组和所述低效率机组的风电机组,若有,则将被重复设置的风电机组从所述低效率机组中去除,并从所述第二序列中顺序选取第三数量的风电机组,作为低效率机组的步骤;4)单风轮控制级进行前风轮和后风轮的变桨控制时,前风轮叶片桨距角由前风轮变桨系统传感器反馈信号获得,后风轮叶片桨距角由后风轮变桨系统传感器反馈信号获得;单风轮控制级进行前风轮和后风轮的变速控制时,前风轮转速由双转子发电机外转子转速反馈信号获得,后风轮转速由双转子发电机内转子反馈信号获得的步骤;5)单风轮控制级通过调节变流器电流,来调节前风轮和后风轮各自的转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兆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蔚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