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实验夹具,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
技术介绍
1、耳甲区是哺乳动物体表唯一有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分布的区域,经耳甲区的耳迷走神经刺激是基于中医针灸传统耳穴疗法和现代神经调控知识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方法,可取得与传统迷走神经刺激相近的效果,而具有经济便捷、不良反应少可实现居家治疗等优点,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抗抑郁症、糖尿病及肥胖等疾病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目前关于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的机制研究主要是通过在实验大小鼠上进行,动物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方法,是在动物迷走神经分布区域以电针仪的一定刺激参数进行电刺激的一种方法。耳上分布有迷走神经、三叉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实验大鼠和小鼠的耳部结构没有人类清晰,且实验鼠的耳很小,不同实验鼠的耳大小不一。现有的刺激装置主要有三种,包括人用的鳄鱼夹、磁石吸附铁片和耳甲刺激固定器。现有鳄鱼夹装置导线夹的长度不能触及耳甲区,并且导线夹的弹簧弹性不稳定;磁石吸附贴片装置在实验中发现固定性差,且导电铁棒的接触面积过大,很难实现对动物耳迷走神经实现精准的刺激;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骨架(1),所述固定骨架(1)的两端均设有耳部夹持组件,所述固定骨架(1)的底部设有颈部固定组件,所述耳部夹持组件包括通过阻尼器相互铰接的两个连接杆(2),一个所述连接杆(2)的自由端设有盒体组件,所述盒体组件由绝缘材质制成,另一个所述连接杆(2)的自由端和盒体组件的底部设有互为一对的磁铁(3),一个所述盒体组件内设有单片机(4)、无线信号接收器(5)、蓄电池(6)和双向制动组件,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5)和蓄电池(6)均与单片机(4)电性连接,所述盒体通过双向制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电极片(7),所述电极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骨架(1),所述固定骨架(1)的两端均设有耳部夹持组件,所述固定骨架(1)的底部设有颈部固定组件,所述耳部夹持组件包括通过阻尼器相互铰接的两个连接杆(2),一个所述连接杆(2)的自由端设有盒体组件,所述盒体组件由绝缘材质制成,另一个所述连接杆(2)的自由端和盒体组件的底部设有互为一对的磁铁(3),一个所述盒体组件内设有单片机(4)、无线信号接收器(5)、蓄电池(6)和双向制动组件,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5)和蓄电池(6)均与单片机(4)电性连接,所述盒体通过双向制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电极片(7),所述电极片(7)与单片机(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组件包括盒体a(8)和盒体b(9),所述盒体a(8)的底部套设有吸盘(10),所述盒体a(8)和盒体b(9)螺纹连接,所述吸盘(10)通过盒体a(8)和盒体b(9)的螺纹连接固设于盒体a(8)和盒体b(9)之间,所述磁铁(3)嵌设于盒体b(9)的底部,所述固定骨架(1)固设于盒体a(8)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a(8)的顶部设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的竖截面呈倒“凸”字型,所述盒体a(8)的侧面设有与空腔(11)相连通的开口(12),所述双向制动组件包括棘轮a(13)和转轴(14),所述棘轮a(13)和转轴(14)设于空腔(11)的内底壁,所述棘轮a(13)的顶部设有棘轮b(15),所述棘轮a(13)和棘轮b(15)的齿向相反,所述盒体a(8)的空腔(11)处转动连接有转盘(16),所述转盘(16)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圆柱(17),所述转轴(14)的两侧对称设有凹槽(18),所述凹槽(18)内插接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与凹槽(18)之间设有弹簧(20),所述滑块(19)远离转轴(14)的一端设有棘爪(21),两个所述棘爪(21)分别与棘轮a(13)和棘轮b(15)相对应,所述滑块(19)的顶部设有靠近转轴(14)的楔形块(22),两个所述楔形块(22)互为镜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申国明,王海涛,章梦婷,管媛媛,沈诺,黄清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