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尤其涉及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具体适用于计算工厂配电网的理论线损。
技术介绍
1、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众多,目前,在传统线损算法的基础上,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领域已经发展出多种算法,包括潮流算法、模糊算法、基于区间数学的线损理论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法等。近年来,对线损的计算逐渐转移至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处理算法,例如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和改进核心向量机的配电网线损预测方法。
2、现有的线损计算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线路参数的准确性、负载的变化性和网络的复杂性。其中,参数的准确性主要在于,线路的电阻、电感、电容等参数对线损的计算影响很大,这些参数的测量和计算需要精确的设备和方法,而且还会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负载的变化主要在于,负载的大小和性质(如是否平衡,功率因数等)会影响线损的大小,而负载又是随着时间和用户需求变化的,这给线损的计算带来了困难;网络的复杂性主要在于,在实际的电力系统中,电网结构复杂,线路的连接方式、长度、材质,以及电网中得到各种电源、负载和电气设备
...【技术保护点】
1.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终端用户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齐,叶高翔,杨洁,夏方舟,邵非凡,赵红生,郑子健,杨子立,彭文彦,李亚馨,唐靖,徐敬友,周玉洁,陈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