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模具内填埋子类部件的一体成型发泡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85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产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模具内填埋子类部件的一体成型发泡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模具,取料,升降转移,预埋件安装缝识别,固定预埋件,紧固预埋件以及发泡等步骤;通过上述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同类型产品需用胶水黏连枕芯本体和子类部件的生产工艺,提升了环保及外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杜绝了长时间使用后枕芯本体和子类部件脱离,需要售后维修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模具内填埋子类部件的一体成型发泡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市面上的模具发泡枕芯需增加子类部件时,往往采用在枕芯本体外部胶水粘合的工艺,这种工艺复杂、效率偏低造成成本居高不下且对环境不友好。

2、如图10-图13所示枕芯内部加装的子类部件主要是对人体的颈椎起到支撑作用,增加产品的舒适度和人体的体感;由于子类部件材料特性与枕芯本体不同,在同一模具内同时发泡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故一般采用各自发泡,后组装的工艺形式;目前一般采用的工艺将附带子类部件的一整块海绵块用胶水黏在枕芯本体上。

3、如图8-9所示,另外一种常用工艺是将子类部件预埋固定在本体产品模具中,由于发泡时子类部件会对聚醚的流速、流动方向造成影响,同时聚醚也会对子类部件的位置造成冲击,从而使其偏离预定位置;所以一般会采用在模具的上下盖上加装一定数量的固定件(数量少时发泡过程中聚醚会冲击子类部件,使其偏离预定位置),比如铁针等;如使用铁针,会形成图14所示的枕芯成品上固定件固定位置相应处留下孔洞及空气泡痕迹,会影响成品的外观及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模具内填埋子类部件的一体成型发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无痕发泡模具(3),配合预埋件转移机构(1)进行内嵌式预埋件定位组装后进行发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预埋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安装缝识别步骤的具体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模具内填埋子类部件的一体成型发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预埋件安装装置包括预埋件转移机构(1)、上料机构(2)、无痕发泡模具(3)以及固定基座(4),上料机构(2)和无痕发泡模具(3)设置在固定基座(4)上方的两端,所述预埋件转移机构(1)通过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模具内填埋子类部件的一体成型发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无痕发泡模具(3),配合预埋件转移机构(1)进行内嵌式预埋件定位组装后进行发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预埋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安装缝识别步骤的具体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模具内填埋子类部件的一体成型发泡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预埋件安装装置包括预埋件转移机构(1)、上料机构(2)、无痕发泡模具(3)以及固定基座(4),上料机构(2)和无痕发泡模具(3)设置在固定基座(4)上方的两端,所述预埋件转移机构(1)通过平移和升降将上料机构(2)中的预埋件(16)转移安装到所述无痕发泡模具(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预埋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转移机构(1)包括:平移机构(11)、升降机构(12)、抓夹机构(13)、预埋件转动机构(14)和预埋件安装缝识别机构(15),所述升降机构(12)滑动设置在平移机构(11)上,所述抓夹机构(13)设置在升降机构(12)的底端,所述预埋件转动机构(14)与预埋件安装缝识别机构(15)设置在升降机构(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预埋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11)包括:立式支架(111)、滑轨(112)和平移滑块(113),所述立式支架(111)设置在固定基座(4)的上方,所述滑轨(112)设置在立式支架(111)的上端,所述平移滑块(113)内设置有平移电机和平移驱动轮,所述平移滑块(113)通过所述平移电机和平移驱动轮在所述滑轨(112)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预埋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2)包括:升降驱动器(121)、齿条(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造方彦雯
申请(专利权)人: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