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附性可注射水凝胶,具体涉及一种三维培养成纤维细胞用的、同时具有抗炎、抗菌作用的粘附性可注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组织工程材料制备。
技术介绍
1、创伤或手术损伤后皮肤伤口的闭合和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研究意义。传统的皮肤伤口敷料可能诱发高感染率、炎症反应、形成瘢痕组织,影响皮肤伤口愈合。因此,临床上对可以替代皮肤伤口修复中传统闭合技术的伤口敷料进行了很多研究。
2、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发展,组织工程已发展成为治疗皮肤损伤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组织工程是一个多学科领域,通过结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领域的原理,开发用于替代生物组织的产品,并将其用于恢复受到损伤的组织的功能,为组织创建和修复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相较于其他组织修复技术和传统治疗方法,利用三维支架材料为细胞提供适宜生存的微环境,在组织工程修复器官和组织方面有诸多优势。
3、水凝胶是具有三维网络结构以及可调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软质材料。水凝胶柔软、弹性的特性使涂抹和去除变得容易,其透明性使伤口可见,而无需去除敷料。它们还提供清凉、舒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炎、抗菌作用的粘附性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高碘酸钠对透明质酸进行氧化,获得醛基修饰的氧化透明质酸,具体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高碘酸钠与透明质酸混合均匀,并于0~10℃下反应4~8h,获得醛基修饰的氧化透明质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将透明质酸完全溶解于第一溶剂中混合均匀形成第一混合体系,使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于0~10℃下反应30~60min,之后加入高碘酸钠,混合均匀形成第二混合体系,使所述第二混合体系于0~10℃下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炎、抗菌作用的粘附性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高碘酸钠对透明质酸进行氧化,获得醛基修饰的氧化透明质酸,具体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高碘酸钠与透明质酸混合均匀,并于0~10℃下反应4~8h,获得醛基修饰的氧化透明质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将透明质酸完全溶解于第一溶剂中混合均匀形成第一混合体系,使所述第一混合体系于0~10℃下反应30~60min,之后加入高碘酸钠,混合均匀形成第二混合体系,使所述第二混合体系于0~10℃下进行高碘酸钠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8h,反应结束后,向第二混合体系中加入第二溶剂,混合均匀形成第三混合体系,使所述第三混合体系于0~10℃下终止高碘酸钠氧化,反应时间为2~6h,获得醛基修饰的氧化透明质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混合体系和第三混合体系的反应过程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反应,在所述第三混合体系的反应结束后,对所获反应混合物进行透析2~3天,优选的,所述透析采用的透析膜的截留分子量为3.5~14kda,之后冷冻干燥,获得醛基修饰的氧化透明质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溶剂热法,以二氧化硅为模板,获得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铈纳米粒子,之后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刻蚀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铈纳米粒子,获得具有中空结构的二氧化铈纳米粒子,优选的,所述具有中空结构的二氧化铈纳米粒子的粒径为70~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将第一溶剂、第五溶剂、第六溶剂混合均匀形成第七混合体系,将第七混合体系由室温加热至50~80℃,反应10~30min,之后将第六溶剂和第七溶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第七混合体系中形成第八混合体系,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对第八混合体系进行离心,之后对离心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仁军,高童,张雅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