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72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6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包括滤池主体,滤池主体顶部为出水区,出水区下部设有过滤区,过滤区下部设有反冲洗区,反冲洗区下部设置布水管,布水管下方设有释气管,释气管一端连接过气管,反冲洗区下部为沉降区,沉降区中设置有与反冲洗区相接的锥形桶,锥形桶外部为充气室,充气室上部也设有过气管,滤池主体外部设有U型管,U型管两端分别与释气管的过气管以及充气室的过气管相接。本技术结构简单,运行费用大幅降低,操作便捷,运行难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


技术介绍

1、过滤是最为常用的水处理工艺之一,一般将待处理水通过滤池中由颗粒滤料构成的滤料层,以截留水中胶体和悬浮物等不溶性杂质,从而达到澄清水质的目的。过滤工艺具有截污能力强、出水水质清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给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水处理及各类工农业废水处理等水处理工程中。

2、各类常用滤池一般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天然矿物、活性炭等重质颗粒状材料为滤料,将其堆放于滤池中形成滤料层,利用滤料层上部的工作水头压力,使水流以下向流的方式,自上而下地流过滤料层进行过滤。过滤过程中,水中不溶性杂质通过筛滤和黏附等作用被截留在滤料层中。随着运行时间延长,滤层中的截留物不断增多,滤层孔隙逐渐被堵塞,过滤水头损失增大。当滤料层水头损失接近或达到滤池工作水头时,过滤将终止;并通过反冲洗环节将滤料层中所截留的污物清除出来,使滤池恢复过滤能力。因此,滤池运行主要包括过滤和反冲洗两个过程。

3、常见的滤池反冲洗方式是采用清水自下而上地对滤料层进行高速冲洗,使滤料层膨胀、悬浮,积存于滤料层中的污物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包括滤池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主体顶部为出水区(1),出水区(1)下部设有过滤区(2),过滤区(2)下部设有反冲洗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10)中间为主管,主管两侧为支管,支管下半部两侧交替开有小孔,布水管(10)分布在滤池主体的整个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22)U型最低点与沉降区(4)中锥形桶(26)下沿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气管(27)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包括滤池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主体顶部为出水区(1),出水区(1)下部设有过滤区(2),过滤区(2)下部设有反冲洗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10)中间为主管,主管两侧为支管,支管下半部两侧交替开有小孔,布水管(10)分布在滤池主体的整个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22)u型最低点与沉降区(4)中锥形桶(26)下沿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气管(27)的直径大于过气管(24)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区(1)包括溢流堰(6)、集水槽(28)和出水管(7),溢流堰(6)设于滤池主体顶部,溢流堰(6)外部为环绕一周的集水槽(28),集水槽(28)外壁高于溢流堰(6)顶,集水槽(28)底部设出水管(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反冲洗上向流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区(1)和过滤区(2)中间通过微孔滤板(29)分隔,过滤区(2)和反冲洗区(3)内放置密度小于水的悬浮滤料,微孔滤板(29)间隙孔径小于悬浮滤料直径,滤池本体过滤时悬浮滤料形成紧密的滤料层(8),滤池主体外部设有用于监测滤料层(8)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钰方华荣毅徐康潘丞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