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开口极早产儿复苏保暖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590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5
本技术涉及儿科护理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双开口极早产儿复苏保暖袋,包括第一保护袋,所述第一保护袋内壁固定安装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保护袋,所述第二保护袋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水膜。双开口极早产儿复苏保暖袋,将极早产儿放入保暖袋内,极早产儿的皮肤与抗菌膜接触,极早产儿的头部露出顶部的抽绳圈,再抽拉顶部抽绳圈两侧的第一抽拉环与第二抽拉环使顶部开口收拢至与极早产儿颈部相贴合,再抽拉底部抽绳圈两侧的第一抽拉环与第二抽拉环使底部开口收拢,从而降低极早产儿热量流失,并通过保温层进行保温,操作方式简单便捷,能快速将极早产儿包裹住,避免极早产儿体温下降,降低后续复苏极早产儿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儿科护理器械,具体为双开口极早产儿复苏保暖袋


技术介绍

1、极早产儿是胎龄在32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应给予极早产儿特殊护理;极早产儿由于其胎龄小,各系统器官发育尚不够成熟,功能还未健全,适应外界能力弱,死亡率远远高于足月新生儿,若同时有并发症,死亡率将更高,因此如何有效保证极早产儿的存活率十分关键;极早产儿出生后因为缺氧,致使肺丧失正常功能,不能进行正常换气,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因此容易窒息,窒息后的极早产儿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复苏;且极早产儿皮下脂肪少,产热的棕色脂肪更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易散热导致体温偏低,且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比足月新生儿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且新陈代谢低、肌肉活动少,使分解代谢降低,易致低体温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复苏极早产儿时格外注意对极早产儿的保暖;

2、现有的对极早产儿复苏时的保暖方式是采用保鲜膜将早产儿身体进行包裹,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而对极早产儿包裹保鲜膜使要将保鲜膜紧贴极早产儿的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开口极早产儿复苏保暖袋,包括第一保护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袋(1)内壁固定安装有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保护袋(3),所述第二保护袋(3)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水膜(4),所述防水膜(4)内壁固定安装有抗菌膜(5),所述第二保护袋(3)底部固定安装有抽绳圈(6),所述抽绳圈(6)内壁与第一保护袋(1)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抽绳圈(6)一侧开设有绳槽(7),所述抽绳圈(6)内部设置有第一抽绳(8),所述第一抽绳(8)环绕第一保护袋(1),所述第一抽绳(8)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抽拉环(9),所述抽绳圈(6)内部设置有第二抽绳(10),所述第二抽绳(10)环绕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开口极早产儿复苏保暖袋,包括第一保护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袋(1)内壁固定安装有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保护袋(3),所述第二保护袋(3)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水膜(4),所述防水膜(4)内壁固定安装有抗菌膜(5),所述第二保护袋(3)底部固定安装有抽绳圈(6),所述抽绳圈(6)内壁与第一保护袋(1)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抽绳圈(6)一侧开设有绳槽(7),所述抽绳圈(6)内部设置有第一抽绳(8),所述第一抽绳(8)环绕第一保护袋(1),所述第一抽绳(8)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抽拉环(9),所述抽绳圈(6)内部设置有第二抽绳(10),所述第二抽绳(10)环绕第一保护袋(1),所述第二抽绳(10)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抽拉环(11),所述第二抽绳(10)表面与第一抽绳(8)表面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口极早产儿复苏保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袋(1)采用聚乙烯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口极早产儿复苏保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袋(3)采用聚乙烯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彩环叶美仪周彩莹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