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养包,具体涉及一种汗方调养包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八种方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之一,即选用具有发汗解表、透邪达外功效的药物组成药方,以开泄腠理、驱邪外出、解除躯体在表之邪和调节、纠正在内之脏腑功能紊乱的一种治法。
2、汗法是我国古代医者在长期与防治疾病实践中总结的一种方法。其作用的机理是通过发汗而减轻病情乃至痊愈疾病。汗法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就有载述“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发汗的方法有内服中药法和外用的浴法、熏法、蒸法等方法。
4、到目前为止,中医临床中汗法多作为治疗疾病而被应用,其治疗所涉及的病种主要有:病邪在表的感冒(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部分皮肤病(皮肤瘙痒、麻疹、水痘、牛皮鲜等)和介于肌肤腠理之间的疾病(如水肿、风湿痹证等)三类。治疗的原理是“汗而发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5、(1)适用对象单一:传统汗法主要用于疾病患者的治疗,而未涉及亚健康人群的体质调理和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
6、(2)解除病位局限:传统汗法所治疗的疾病局限于皮肤和腠理之间的病症,而缺乏对体内,尤其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调理与病症的防治。
7、(3)传统汗法是中医八种治
8、疗大法之一,临床应用时具体、单纯,缺乏对人体整体的系统调节/疾病治疗方案。
>9、(4)传统汗法主要是将有发汗效应的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经熬制通过口服而起作用,也有部分外用药物与方法,但缺乏同时应用多种相结合(红外线加热、中医药粉外敷人体有关部位)共助出汗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汗方调养包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专利针从人体不同体质入手,配伍与之相应的中药,以全身发汗为途径,以调节和促进亚健康人/病人阴阳平衡、身体的恢复以及健康人养生保健为目的而研发的一类产品。主要用于解决体内寒湿(体寒怕冷喜暖、体困身重、湿疹、宫寒、腰背酸痛、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口淡无味、舌淡苔白而滑等)、脾胃健运不强(不思饮食/食量减少、胃脘作胀、肠中沥沥有声/便秘等)、肝气郁滞不畅(胸脘满闷、乳房和胁肋胀痛、善太息、口苦、心烦易怒/情绪低落、郁闷等)、肾虚髓少骨弱(腰困腿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健忘失眠、五心烦热、身肿、骨节酸痛、发白等未老先衰/已老已衰等)、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晦暗、身困无力、易于疲倦、劳则更甚、心中悸怔、食少多汗,唇甲色淡等)、肺气失于宣降(胸闷气喘、咳嗽咳痰)、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体胖身重诸表现者。
3、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汗方调养包,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5、桂枝8-12份、麻黄8-12份、细辛4-8份、荆芥8-12份、防风8-12份、羌活10-20份、白芷8-12份、辛夷8-12份,连翘10-20份、薄荷8-12份、牛蒡子8-12份、白菊花10-15份、柴胡10-15份,藿香10-20份、薏苡仁18-22份、蚕砂8-12份、秦艽8-12份、海风藤8-12份,白术10-15份、苍术10-15份、茯苓10-15份、山药8-12份、神曲18-22份,金钱草10-15份、茵陈8-12份、白芍10-20份、珍珠母8-12份、炒枳壳10-15份,熟地10-20份、山茱萸8-12份、仙茅8-12份、仙灵脾8-12份、续断10-20份、桑寄生10-20份,黄芪10-20份、党参10-20份、当归10-20份、何首乌8-12份、鸡血藤10-20份,浙贝母8-12份、全瓜蒌8-12份、杏仁8-12份、枇杷叶8-12份、半夏8-12份,夏枯草10-20份、草决明10-20份;绞股蓝18-22份、荷叶28-32份、山楂28-32份;玉米须10-15份、葛根18-22份;丹参18-22份、桃仁10-15、红花10-15、石斛8-12份、沙棘8-12份。
6、优选地,所述汗方调养包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7、桂枝10份、麻黄10份、细辛6份、荆芥10份、防风10份、羌活15份、白芷10份、辛夷10份,连翘15份、薄荷10份、牛蒡子10份、白菊花12份、柴胡12份,藿香15份、薏苡仁20份、蚕砂10份、秦艽10份、海风藤10份,白术12份、苍术12份、茯苓12份、山药10份、神曲20份,金钱草12份、茵陈10份、白芍15份、珍珠母10份、炒枳壳12份,熟地15份、山茱萸10份、仙茅10份、仙灵脾10份、续断15份、桑寄生15份,黄芪15份、党参15份、当归15份、何首乌10份、鸡血藤15份,浙贝母10份、全瓜蒌10份、杏仁10份、枇杷叶10份、半夏10份,夏枯草15份、草决明15份;绞股蓝20份、荷叶30份、山楂30份;玉米须12份、葛根20份;丹参20份、桃仁12、红花12、石斛10份、沙棘10份。
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汗方调养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1)中医饮片:该“汗方调养包”组成的56味中药,均为中药饮片厂加工而成的合格产品;
10、(2)混合:按配方重量比称取中药饮片并混合均匀;
11、(3)烘干:将所述(2)放入中药干燥机内恒温烘干;
12、(4)粉碎:将干燥后的药材粉碎,取筛下细粉;
13、(5)发酵:将经(4)的药粉置于陶瓷缸或不锈钢的桶内,加入黄酒和食醋,搅拌均匀,加盖密封,发酵;
14、(6)烘干:将(5)放入中药干燥机内恒温烘干;
15、(7)分装与封口:每500-600克为一个分装单位,置于有机聚丙烯塑料袋内;
16、(8)保存室温下不打开塑料袋封口或不被刺破塑料袋,可保存1年使用。
17、优选地,所述(3)中的中药干燥机的温度为56-60℃,烘干48-72h。
18、优选地,所述药粉:黄酒:食醋的物质质量比为10:1:0.5。
19、优选地,所述发酵的条件为:20-26℃室温下放置24-72h使其发酵。
20、优选地,所述(4)中粉碎过80目筛。
21、优选地,所述(5)中的温度为56-60℃,恒温48-72小时烘干。
22、由于本“汗方调养包”属于中医之外用方法,通过药物外敷(铺)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皮部-络脉-经脉、腧穴和现代医学之脊神经,调理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故无任何毒副作用。
23、中医药理
24、麻黄:发汗解表,驱邪热气除寒热。《神农本草经》记载。
25、桂枝:味辛,热,浮也,阳中之阳也、气薄则发泄。《药性赋》记载。
26、细辛:秉天地阳生之气以生,故其味辛温而无毒、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生则向上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汗方调养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汗方调养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汗方调养包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3.一种汗方调养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汗方调养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中的中药干燥机的温度为56-60℃,烘干48-72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汗方调养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粉:黄酒:食醋的物质质量比为10:1:0.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汗方调养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的条件为:20-26℃室温下放置24-72h使其发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汗方调养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中粉碎过80目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汗方调养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5)中的温度为56-60℃,恒温48-72小时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汗方调养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汗方调养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汗方调养包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3.一种汗方调养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汗方调养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中的中药干燥机的温度为56-60℃,烘干48-72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汗方调养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