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309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多绕组自耦式变压器和电力电子变换器;多绕组自耦式变压器为电力电子换流器能量稳定提供通道,包括一个主绕组和多个辅助绕组,主绕组和多个辅助绕组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相连;辅助绕组与电力电子换流器连接;电力电子换流器调节实现馈线潮流控制和串联调制度优化控制,包括多个串联型电力电子的级联单元,每个级联单元一端连接到馈线,另一端直接与主绕组相连,形成两馈线间的串联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稳定电力电子换流器内部能量,实现对多条互联馈线的潮流控制,以及串联调制度优化控制,用于实现串联电压分配和功率交互的均衡,优化整体系统效率,扩展了潮流调节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网柔性互联、电力电子,具体地,涉及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终端。


技术介绍

1、随着新型电源与负荷的持续增加,配电网功率双向流动、重载线路、电压越限、网络阻塞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配电网开始向智能配电网持续转型,主动配电、自愈控制及需求侧响应等新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与应用。但是,目前的配电网络拓扑结构仍采用“闭环结构、开环运行”,区域潮流优化调度手段有限,制约了配电网运行经济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

2、近年来,柔性互联配电系统这一概念逐渐兴起,受到学术界及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对配电一次系统的关键支路和节点进行升级改造,使配电网能够闭环运行,并具备潮流主动调控的能力。其中,柔性互联是相对于传统联络开关的刚性特征而言,不再“非通即断”,而是可以实现对潮流连续、多向的柔性调控。确保这一特征的关键在于柔性互联装置,现阶段的装置多是通过具有公共直流侧的双端或多端电压源型换流器进行配网馈线互联,并利用电压源型换流器能够功率四象限运行的特性实现潮流调控,进而均衡馈线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绕组自耦式变压器和电力电子变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绕组数量由所连馈线数和所述级联单元数量共同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单元的输出电压称为串联电压,其包括多个交交交换的级联子模块;每个级联子模块包括两个交流端口,一端口连接到多绕组自耦变压器的一个辅助绕组,负责维持级联子模块内部能量的稳定,称为平衡端口;另一端口与相同级联单元中的其他子模块级联,并连接到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绕组自耦式变压器和电力电子变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绕组数量由所连馈线数和所述级联单元数量共同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单元的输出电压称为串联电压,其包括多个交交交换的级联子模块;每个级联子模块包括两个交流端口,一端口连接到多绕组自耦变压器的一个辅助绕组,负责维持级联子模块内部能量的稳定,称为平衡端口;另一端口与相同级联单元中的其他子模块级联,并连接到馈线,负责输出串联电压以连续调节线路潮流,称为调节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子模块在构成级联单元时,采用多种不同的交流-交流变换器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绕组自耦式变压器的主绕组额定电压为系统额定电压,辅助绕组额定电压为所述级联子模块的平衡端口额定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包括n路,第i路馈线称作馈线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衡馈线需要无功补偿时,可通过电力电子变压器接入无功补偿装置,实现所有馈线的潮流解耦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耦式电磁混合级联串联调节型柔性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文施刚周剑桥杨仁炘王晗梁克靖蔡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