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308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2
本申请公开了产后盆底康复仪,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康复仪本体,所述康复仪本体的下方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方四角位置均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下方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底座的内部通过两个升降机构连接有两个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连接有两个万向轮,伺服电机驱动双向丝杆顺时针旋转,带动两侧的滚珠螺母背向移动,通过第一铰接座、铰接杆和第二铰接座的连接作用下,使得底板进行下降,进而驱动其下方的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同时使得立柱远离地面,此时方便康复仪本体灵活移动;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再次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双向丝杆逆时针旋转,使得底板上升,将万向轮与地面分离,同时使得立柱与地面接触,完成对康复仪本体的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是产后盆底康复仪


技术介绍

1、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女性康复非常重要,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会经历拉伸和损伤,导致盆底功能下降,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可能会出现尿失禁、排便困难、性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通过采用盆底康复仪可以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公告号cn214343308 u),该专利技术通过置仪体、定位板、限位环、定位杆、圆盘、限位孔、支撑柱、轴承、底板、圆环槽、滚轮、支撑板和插接孔,便于仪体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固定时,可以使仪体通过底部的轴承与底板转动,调整仪体的工作方向角度,进行小范围的调整,并使定位杆穿过限位环、圆盘和支撑板,对仪体进行限位,从而达到该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具有调整方向角度的效果,但是由于该下方的滚轮缺少限位机构,在仪体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意外碰撞到仪体,会导致仪体出现滑动,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由于该下方的滚轮缺少限位机构,在仪体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意外碰撞到仪体,会导致仪体出现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产后盆底康复仪,包括康复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仪本体(1)的下方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下方四角位置均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下方连接有橡胶垫(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后盆底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连接在底座(4)内部的伺服电机(15),所述伺服电机(15)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双向丝杆(10),所述双向丝杆(10)的一端连接有轴承座(9),所述轴承座(9)与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杆(10)的外侧对应连接有两个滚珠螺母(14),所述滚珠螺母(14)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铰接座(16),所述第二铰接座(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产后盆底康复仪,包括康复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仪本体(1)的下方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下方四角位置均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下方连接有橡胶垫(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后盆底康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连接在底座(4)内部的伺服电机(15),所述伺服电机(15)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双向丝杆(10),所述双向丝杆(10)的一端连接有轴承座(9),所述轴承座(9)与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杆(10)的外侧对应连接有两个滚珠螺母(14),所述滚珠螺母(14)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铰接座(16),所述第二铰接座(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铰接杆(13),所述铰接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座(12),所述第一铰接座(12)的下方连接有垫块(11),所述垫块(11)与底板(7)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红陈亮周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紫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