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古睿中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2740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包括导热箱,所述导热箱的表面安装有硅胶层,电池固定连接于硅胶层的表面,该装置还包括有冷却循环组件,所述导热箱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箱、出水箱,所述进水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进水管。本装置利用被同步加热的煤油产生的热膨胀推动密封柱一,进而带动上移动板、下移动板移动,从而封堵住导热箱的上下液体流通通道,使位于导热箱中的冷却水成功与进水箱、出水箱和出水管隔离,大幅度降低了同一时间需要加热的水量,在减少电能消耗的同时,还减小了冷却水用于加热的时间,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热管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池热管理,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用于电车的动力电池(锂电池)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动力电池组是多组电池并联或串联而成的大型电池组,在电车运行时用于提供电力能源,在动力电池组放电时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设置热管理装置对电池的温度进行管理,电车在高速高功率行驶时,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通过在电池周边加装中空的散热管道,并辅以水泵的冷却水循环带走电池的热量,这种常见的循环液冷方式很有效,但电池启动时,需要将低温状态的电池进行快速加热,现有技术中热管理装置对此电池加热方面的改进乏善可陈。

2、专利号为201921761188.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利用加热丝对循环水箱里的水加热,然后通过水泵泵入散热通道,但这样的设计不仅需要加热大量的储备水,浪费时间,且加热后的水进入散热通道对电池加热时会产生大规模的热量损耗,不利于电车实际出行的高效率需求,且浪费电能,因此,本专利技术致力于设计一种全新的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来克服上述现有缺陷。</p>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包括导热箱(1),所述导热箱(1)的表面安装有硅胶层(2),电池(3)固定连接于硅胶层(2)的表面,该装置还包括有冷却循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箱(1)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箱(4)、出水箱(5),所述进水箱(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进水管(19),所述进水管(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二(18),所述出水箱(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组件包括与出水管(13)连通的冷却箱(14),所述冷却箱(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冷件(15),所述冷却箱(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包括导热箱(1),所述导热箱(1)的表面安装有硅胶层(2),电池(3)固定连接于硅胶层(2)的表面,该装置还包括有冷却循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箱(1)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箱(4)、出水箱(5),所述进水箱(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进水管(19),所述进水管(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二(18),所述出水箱(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组件包括与出水管(13)连通的冷却箱(14),所述冷却箱(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冷件(15),所述冷却箱(14)的顶部安装有风机(16),并连通安装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还与连通管二(18)连通,所述风机(16)与风冷件(1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件(15)包括换热板(151)、排风框(152)和进风框(153),所述进风框(153)和排风框(152)分别固定连接于冷却箱(14)内壁的前后两侧,所述换热板(151)设置为横向等距的多组连通安装于排风框(152)和进风框(153)之间,所述风机(16)的出气端与进风框(15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移动板(41)的形状为十字形,所述上移动板(4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组等角度分布的永磁石一(43),所述进水管(19)的内部密封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睿中高鑫富彭超群邹东任熊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古睿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