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孙菌蕾离体出菇培育采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7263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采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冬荪菌蕾离体出菇培育采摘装置,包括具有恒温恒湿功能的箱体以及多层位于箱体内的培育架,还包括放置冬荪菌蕾的放置机构、将冬荪菌柄从箱体中取出并放入放置机构中的第一夹持机构以及将菌盖从菌柄上剥离的第二夹持机构;培育架上形成有若干个培育槽,若干个培育槽之间的间距相等;放置机构包括放置板,放置板的顶部形成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放置槽,放置槽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底板,放置槽靠近箱体的一侧形成有开口,开口的宽度小于放置槽的宽度,放置槽的两侧形成有延伸至开口处的导向面。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冬荪菌蕾的培育采摘时,容易使菌柄发生倾斜与菌帽孢子体接触,粘上黑色孢子体使菌柄发黑,从而降低菌柄的品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采摘,具体涉及一种冬孙菌蕾离体出菇培育采摘装置


技术介绍

1、冬荪,学名白鬼笔,又称竹下菌、竹菌、无裙荪,是一种珍稀食用菌,有重要的药食两用价值。随着冬荪价值的发现及资源开发利用,冬荪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冬荪在毕节大方等县区已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栽培。

2、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将冬孙菌蕾放在恒温恒湿的箱体中进行培育,在出菇后再进行采摘处理,但是菌柄从菌托伸出,会发生倾斜,导致菌柄会粘黏上菌帽上的黑色孢子体而发黑,会降低菌柄的品质。

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冬荪菌蕾离体出菇培育采摘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冬荪菌蕾的培育采摘时,容易使菌柄发生倾斜与菌帽接触,粘上菌帽的黏液使菌柄发黑,从而降低菌柄的品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冬荪菌蕾离体出菇培育采摘装置,包括具有恒温恒湿功能的箱体以及多层位于箱体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冬孙菌蕾离体出菇培育采摘装置,包括具有恒温恒湿功能的箱体(1)以及多层位于箱体(1)内的培育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置冬孙菌蕾的放置机构(3)、将冬孙菌蕾从箱体(1)中取出并放入所述放置机构(3)中的第一夹持机构(4)以及将菌帽从菌柄上剥离的第二夹持机构(5);所述培育架(2)上形成有若干个培育槽(21),若干个所述培育槽(21)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放置机构(3)包括放置板(31),所述放置板(31)的顶部形成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放置槽(32),所述放置槽(32)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底板(321),所述放置槽(31)靠近所述箱体(1)的一侧形成有开口(322),所述开口(3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孙菌蕾离体出菇培育采摘装置,包括具有恒温恒湿功能的箱体(1)以及多层位于箱体(1)内的培育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置冬孙菌蕾的放置机构(3)、将冬孙菌蕾从箱体(1)中取出并放入所述放置机构(3)中的第一夹持机构(4)以及将菌帽从菌柄上剥离的第二夹持机构(5);所述培育架(2)上形成有若干个培育槽(21),若干个所述培育槽(21)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放置机构(3)包括放置板(31),所述放置板(31)的顶部形成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放置槽(32),所述放置槽(32)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底板(321),所述放置槽(31)靠近所述箱体(1)的一侧形成有开口(322),所述开口(322)的宽度小于所述放置槽(32)的宽度,所述放置槽(32)的两侧形成有延伸至所述开口(322)处的导向面(323);所述底板(321)靠近所述开口(322)的一端低于远离所述开口(322)的一端;所述底板(321)靠近所述开口(322)的一侧形成有让位槽(3211);所述放置板(31)靠近所述箱体(1)的一侧的两端形成有插接柱(311),所述箱体(1)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插接柱(311)配合的插接套(11),所述插接套(11)有多排,且与多排所述培育架(2)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孙菌蕾离体出菇培育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21)与所述放置槽(32)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底板(321)的两侧形成有连接轴,所述放置槽(32)的两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轴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轴之间设有扭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冬孙菌蕾离体出菇培育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3)还包括位于所述放置板(31)下方的拉板(33),所述拉板(33)上设有多根拉绳(331),多根所述拉绳(33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底板(321)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孙菌蕾离体出菇培育采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包括第一安装块(41)、多组第一夹持组件(42)以及控制多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的开合的第一控制组件(43);所述第一安装块(41)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安装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的第一安装腔(411),所述第一安装块(41)内形成有安装所述第一控制组件(43)的第一控制腔(412);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2)包括两第一夹板(421)以及张设于两所述第一夹板(421)之间的第一弹簧(422);所述第一夹板(421)与所述第一安装腔(4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组件(43)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控制腔(412)中的第一连接板(43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31)一侧的第一控制块(43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31)另一侧的第一控制杆(433),所述第一控制块(43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3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434);所述第一控制块(432)的两侧形成有第一导向斜面(4321),所述第一夹板(42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411)内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4321)配合的第一导向轮(4211);所述第一控制腔(412)中形成有第一导向柱(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群英崔旭刘冬杨成美胥献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