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向电能传输,尤其涉及一种双向cllc电路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v2g(vehicle-to-grid)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其可实现电网与电动汽车之间能量的双向流动,即当电动汽车不使用时,车载电池的电能销售给电网的系统。如果车载电池需要充电,电流则由电网流向车辆。
2、车载充电机作为双向电能传输的核心部件,通常选用双向cllc谐振电路作为应用拓扑,然而传统双向cllc电路设计与控制复杂,而双向llc电路在正向功率传输时可以实现升降压输出,然而反向传输时只能作为串联谐振电路工作因而失去了升压能力,无法有效实现电网与充电电池组之间双向能量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电网与充电电池组之间双向能量传输,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器的效率与功率密度,减少电磁干扰的双向cllc电路控制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向cllc电路控制方法,所述双向cllc电路包括原边桥、副边桥与谐振腔,所述原边桥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CLLC电路控制方法,所述双向CLLC电路包括原边桥、副边桥与谐振腔,所述原边桥与谐振腔初级侧连接,所述副边桥与谐振腔次级侧连接,所述原边桥设置与电网Vin连接,所述副边桥设置与负载V0连接;所述双向CLLC电路正向工作时,原边桥为输入侧,副边桥为输出侧,所述双向CLLC电路反向工作时,副边桥为输入侧,原边桥为输出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CLLC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包括谐振电感Lr、励磁电感Lm、原边谐振电容Cr、副边电容Cb与变压器,所述谐振电感Lr、励磁电感Lm、原边谐振电容Cr与所述变压器一次侧的绕组相连,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cllc电路控制方法,所述双向cllc电路包括原边桥、副边桥与谐振腔,所述原边桥与谐振腔初级侧连接,所述副边桥与谐振腔次级侧连接,所述原边桥设置与电网vin连接,所述副边桥设置与负载v0连接;所述双向cllc电路正向工作时,原边桥为输入侧,副边桥为输出侧,所述双向cllc电路反向工作时,副边桥为输入侧,原边桥为输出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cllc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包括谐振电感lr、励磁电感lm、原边谐振电容cr、副边电容cb与变压器,所述谐振电感lr、励磁电感lm、原边谐振电容cr与所述变压器一次侧的绕组相连,所述副边电容cb与所述变压器二次侧的绕组相连,所述变压器变比为n: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cllc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桥包括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一桥臂与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管q1与第三开关管q3,所述第二桥臂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第二开关管q2与第四开关管q4,所述第一开关管q1与第三开关管q3之间设有第一节点a,所述第一节点a电连接所述谐振腔的初级侧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与第四开关管q4之间设有第二节点b,所述第二节点b电连接所述谐振腔的初级侧的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cllc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q1并联设置有第一体二极管d1与第一电容coss1,所述第二开关管q2并联设置有第二体二极管d2与第二电容coss2,所述第三开关管q3并联设置有第三体二极管d3与第三电容coss3,所述第四开关管q4并联设置有第四体二极管d4与第四电容coss4。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cllc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桥包括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三桥臂与第四桥臂,所述第三桥臂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第五开关管q5与第七开关管q7,所述第四桥臂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第六开关管q6与第八开关管q8,所述第五开关管q5与第七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辰,
申请(专利权)人:均胜群英南京新能源汽车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