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框架支座,尤其涉及一种钢框架铰支座。
技术介绍
1、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筑品质高的特点,因此钢结构经常被用作建筑材料。在钢结构建筑中钢框架结构是被广泛使用的,钢框架结构需要使用支座进行连接稳固。
2、但现有的支座结构较为简单,且较多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也没有减震措施,当被支撑物承受各种荷载工况时,刚性连接将产生较大弯矩,从而使结构破坏,同时当钢框架结构因温度变化或外力作用产生形变时,支座处的水平支反力不能有效地释放,会造成钢框架结构整体损坏,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框架铰支座,以解决现有的支座结构较为简单,且较多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也没有减震措施,当被支撑物承受各种荷载工况时,刚性连接将产生较大弯矩,从而使结构破坏,同时当钢框架结构因温度变化或外力作用产生形变时,支座处的水平支反力不能有效地释放,会造成钢框架结构整体损坏,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包括:
3、上座,所述上座包括耳座,所述耳座上设有上滑槽;
4、下座,所述下座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下滑槽,所述下滑槽和所述上滑槽的横截面相同,且互相对称;
5、滑动块,滑动设于所述上滑槽和所述下滑槽内,并使所述耳座与所述固定板相固定。
6、进一步的,所述下滑槽或所述上滑槽呈扇形结构,所述滑动块呈条形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安装在滑移箱上,且所述底座的两端均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滑移箱的内壁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弹簧与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座的侧壁和所述滑移箱的内壁,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弹性杆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所述滑移箱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不锈钢板。
11、进一步的,所述滑移箱的一端弯折形成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朝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缓冲垫。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技术的钢框架铰支座,使用时将上座连接钢框架,下座连接预埋板,其中滑动块起到传递钢框架重力和压力的作用,当自然界温度发生变化时,钢框架会发生热胀冷缩,长度发生改变,可通过上座带动滑动块来回滑动,使上座相对于下座来回产生位移,进而铰支座可以轻微滑动以抵消钢框架在长度的变化,及时释放内应力,从而使整个结构坚固可靠,滑动顺畅,提高使用寿命。
14、本技术的钢框架铰支座,通过弹簧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供铰支座晃动的幅度,同时弹性杆在弹簧伸缩过后可以提供恢复性,保证铰支座在滑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弹性杆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供铰支座在左右移动时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槽(221)或所述上滑槽(111)呈扇形结构,所述滑动块(3)呈条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座(11)和所述固定板(22)为间隙配合,所述上滑槽(111)和所述下滑槽(22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滑动块(3)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安装在滑移箱(4)上,且所述底座(21)的两端均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滑移箱(4)的内壁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弹簧(6)与弹性杆(5),所述弹性杆(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座(21)的侧壁和所述滑移箱(4)的内壁,所述弹簧(6)设置在所述弹性杆(5)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的底部与所述滑移箱(4)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不锈钢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箱(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槽(221)或所述上滑槽(111)呈扇形结构,所述滑动块(3)呈条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座(11)和所述固定板(22)为间隙配合,所述上滑槽(111)和所述下滑槽(22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滑动块(3)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框架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安装在滑移箱(4)上,且所述底座(21)的两端均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滑移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林继高,刘群,鄢雪峰,邓小云,张臣,韩睿,罗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