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7220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及工艺,其系统包括分切装置、分梳装置、叠瓦堆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分离角度和/或速度差,以低损伤率或破损率的完成分切后两片沥青瓦之间的分离,且逐级分梳以完成多片沥青瓦自动分离;另一方面通过叠瓦机构所形成的自动接瓦、卸瓦、叠瓦、拍瓦,以完成沥青瓦整齐的上下码垛,避免出现重心不齐,降低堆叠风险,同时能够完成三片或更多片沥青瓦的自动分切和堆码,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材加工,具体涉及一种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同时还涉及一种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工艺。


技术介绍

1、沥青瓦又称玻纤瓦、油毡瓦、玻纤胎沥青瓦,其(沥青瓦)是新型的高新防水建材同时也是应用于建筑屋面防水的一种新型屋面材料。

2、目前,沥青瓦生产过程中,采用产线连续成型沥青瓦片材后,通过宽幅方向的分切,使得每片沥青瓦的长度约1米左右,然后采用人工分捡再叠堆放起来,因此,此加工过程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3、1)分切后需要人工进行分拣,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分拣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沥青瓦之间碰撞,导致沥青瓦边角破损率高,降低产品的合格率;

4、2)人工堆叠时,很难保证沥青瓦的对齐度,只要一片沥青瓦产生偏移,在人工的对齐下,导致整叠沥青瓦的重心无法对齐,不仅影响整叠沥青瓦的转载,而且随着堆叠高度的增加存在极大倾覆危险;

5、3)随之宽幅的增加,人工分拣根本来不及,因此需要多个操作人员进行对应道分拣,这样不仅增加人工成本,而且也进一步增加沥青瓦破损率。


技术实现思路</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角度为10°~65°;和/或,在每级所述分梳支路的传输面上方还分别布局有自重压辊,其中在自重压辊的自由转动下以相对压合沥青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级所述分梳装置的分梳支路均为环形传输带,且一组所述传输面水平设置,另一组所述传输面向上翘起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组所述传输面有两条所述环形传输带,翘起设置所述传输面的有一条所述环形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角度为10°~65°;和/或,在每级所述分梳支路的传输面上方还分别布局有自重压辊,其中在自重压辊的自由转动下以相对压合沥青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级所述分梳装置的分梳支路均为环形传输带,且一组所述传输面水平设置,另一组所述传输面向上翘起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组所述传输面有两条所述环形传输带,翘起设置所述传输面的有一条所述环形传输带,其中水平组两条环形传输带位于翘起设置环形传输带的相对两侧,各所述叠瓦机构上至少分布有一个叠瓦工位,且叠瓦工位数量和对应分梳支路所分梳后传输沥青瓦数量匹配,所述的中转传输机构将分梳后的沥青瓦传输至对应的所述叠瓦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转传输机构也为环形传输带,其在所述叠瓦机构和下一级所述分梳装置之间切换以将对应所述分梳支路上的沥青瓦进行转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瓦全自动分切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瓦机构包括形成各叠瓦工位的接瓦模组、位于所述接瓦模组下方且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升降的载架模组、位于所述载架模组所形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建彬徐伟李卫南尹意曹良巢文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苏州防水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