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术后肢体制动器械,特别是一种术后康复夹具。
技术介绍
1、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通常会在桡动脉与股动脉中选择穿刺点,但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控、血液循环不易受损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在选择时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若股动脉在一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选择对侧股动脉。在手术结束后通常需要对穿刺点进行加压止血,并对穿刺侧下肢进行24小时的制动,这里所说的制动指的是患者的腿部不能弯曲,上身不能坐起,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2、1、缺乏必要的制动器械,患者全凭自觉来进行肢体的制动,但这种制动方式在患者熟睡或分心的状况下极易出现肢体的移动,并且在将患者由手术床挪动至转运床,再由转运床挪动至病床上时,患者的身体在医护人员的搬动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出现腿部与腰部的弯曲,从而影响制动的效果,出现压迫部位偏移等症状,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患者的不适;
3、2、在制动期间,为了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常需要家属间断的按摩穿刺侧下肢,另外长期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术后康复夹具,包括主体箱(1),其特征在于,主体箱(1)前端开设有操作槽,主体箱(1)前侧滑动连接有可遮挡操作槽的挡门(2),主体箱(1)上端开设有腰槽,主体箱(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腰槽前后相对的绑带,主体箱(1)内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可随挡门(2)左右移动的腰板(3),腰板(3)可插入腰槽内,主体箱(1)内设有可随挡门(2)左右移动而上下移动且可前后移动的按摩盒(4),按摩盒(4)上滑动连接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下端经压簧与按摩盒(4)连接,支撑杆上端可伸出腰槽且转动连接有按摩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康复夹具,包括主体箱(1),其特征在于,主体箱(1)前端开设有操作槽,主体箱(1)前侧滑动连接有可遮挡操作槽的挡门(2),主体箱(1)上端开设有腰槽,主体箱(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腰槽前后相对的绑带,主体箱(1)内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可随挡门(2)左右移动的腰板(3),腰板(3)可插入腰槽内,主体箱(1)内设有可随挡门(2)左右移动而上下移动且可前后移动的按摩盒(4),按摩盒(4)上滑动连接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下端经压簧与按摩盒(4)连接,支撑杆上端可伸出腰槽且转动连接有按摩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箱(1)前后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倒f形的导向槽(10),腰板(3)为凸形,腰板(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左右分布且插入其对应侧导向槽(10)内的导向块(11),挡门(2)后端设有凹形块(12),腰板(3)下端设有插入凹形块(12)内的延长杆(13),挡门(2)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柱(14),转柱(14)后端设有可与腰板(3)下端接触的摆杆(15),转柱(114)前端滑动连接有正多边形的防转块(16),挡门(12)前端开设有正多边形的防转槽,防转块(16)可插入防转槽内,操作槽下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槽(17),挡门(2)前端滑动连接有可插入限位槽(17)内的限位杆(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箱(1)内滑动连接有口形框(19),挡门(2)右端经连接杆与口形框(19)固定连接,口形框(19)上设有顶块(20),顶块(20)右端面为左高右低的倾斜面,主体箱(1)内设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块(21),按摩盒(4)下端设有连杆,连杆与移动块(21)滑动连接,连杆下端经弹性带(22)与移动块(21)连接,按摩盒(4)可与顶块(20)倾斜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箱(1)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位于挡门(2)后方的主往复丝杠(23),主往复丝杠(23)与移动块(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爪包括弧形的夹板(24)、软垫与上下方向的夹杆(25),软垫与夹板(24)形状相同且位于夹板(24)弧口内,夹杆(25)上端与夹板(24)固定连接,夹块(6)上开设有凹槽,夹杆(25)下端可插入凹槽内,夹块(6)上开设有卡槽,夹杆(25)上滑动连接有凹形且可插入卡槽内的卡块(26),卡块(26)经压簧与夹杆(25)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