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脊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用于固定脊柱的脊骨的固定装置通常包括杆体、串联固定至杆体上的多个连接器、连接至每个连接器上的骨螺钉,骨螺钉旋入至脊骨的后侧,从而使得杆体配合骨螺钉实施对脊骨进行连续支撑。
2、利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脊骨固定装置在对脊骨进行支撑以用于矫正脊柱或稳定脊柱的治疗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
3、杆体与连接器以及连接器与骨螺钉之间均采用固定连接方式,导致:在后续持续的治疗过程中,脊骨的生长、修复被限制,例如,骨折的脊骨随着治疗过程中的持续而其因不断修复而其位置和形态不断改变,而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装置会限制其改变,进而反过来影响脊骨的生长、复位,具体表现为:上述固定装置因脊骨的生长、复位导致脊骨与固定装置之间产生所不希望的应力,而该应力反过来抑制脊骨的生长或复位,换言之,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装置在面对脊骨后期的生长、修复时不具备顺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骨固定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脊骨固定装置,包括:杆体、串联至所述杆体上的多个连接器、附接于每个所述连接器的底部的骨螺钉,所述连接器包括:
4、外保持部件,其具有自顶部朝下延伸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两侧具有第一结合槽;
5、内保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第一容置腔允许所述内
6、第一压盖,其旋合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上部,通过旋拧所述第一压盖而使得所述第一压盖压靠所述内保持部件或释放所述内保持部件;
7、第二压盖,其旋合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部,通过旋拧所述第二压盖而使得所述第二压盖压靠所述杆体或释放所述杆体;
8、弹性部件,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弹性部件均设置于所述外保持部件与所述内保持部件之间,并且,两个所述弹性部件分别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第一结合槽和所述第二结合槽,所述弹性部件用于提供沿所述杆体的轴向上的弹力。
9、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形配置成u形;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用于与所述外保持部件配合的第一结合部以及用于与所述内保持部件配合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具有褶皱部,所述褶皱部使得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提供沿所述杆体的轴向上的弹力。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结合槽的外侧的上端形成有限位台;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二结合部的上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台配合的止挡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内保持部件基于弹力可分离的接触;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外保持部件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二结合部为u形的贴板,所述第一结合部为u形的卡板,所述卡板具有矩形卡槽,所述矩形卡槽卡设于所述第一结合槽的边缘。
12、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衬垫,所述衬垫设置于所述外保持部件的第一容置腔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内保持部件的下方;所述衬垫与所述外保持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内保持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衬垫。
13、优选地,在所述衬垫上设置有两个盘状弹簧,两个所述盘状弹簧沿所述杆体的轴向间隔排布;所述盘状弹簧的内端连接至所述内保持部件的底部。
14、优选地,所述内保持部件的底部的中部具有球形凸起,所述衬垫上具有球形凹陷,所述球形凹陷与所述球形凸起匹配。
15、优选地,垂直于所述杆体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两个相对的腔壁上均加工出朝下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下端加工出圆形限位槽;垂直于所述杆体的方向上的所述内保持部件的相对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沿所述导向槽滑入至所述圆形限位槽中,所述圆形限位槽限制所述凸柱的活动范围。
16、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盖的中部形成有镂空部,所述第二压盖能够经过所述镂空部。
17、优选地,所述衬垫的上部配置成与所述内保持部件的底部适配的柱形面。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脊骨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9、在治疗脊柱的中、后期,若脊骨生长、修复过程导致脊骨与固定装置之间产生所不希望的应力,脊柱固定装置可通过切换至活动连接状态而使得杆体通过相对于连接器轴向窜动而释放该应力,从而有利于脊骨生长、修复。
20、本专利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骨固定装置,包括:杆体、串联至所述杆体上的多个连接器、附接于每个所述连接器的底部的骨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形配置成U形;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用于与所述外保持部件配合的第一结合部以及用于与所述内保持部件配合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具有褶皱部,所述褶皱部使得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提供沿所述杆体的轴向上的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槽的外侧的上端形成有限位台;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二结合部的上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台配合的止挡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内保持部件基于弹力可分离的接触;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外保持部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合部为U形的贴板,所述第一结合部为U形的卡板,所述卡板具有矩形卡槽,所述矩形卡槽卡设于所述第一结合槽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衬垫,所述衬垫设置于所述外保持部件的第一容置腔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垫上设置有两个盘状弹簧,两个所述盘状弹簧沿所述杆体的轴向间隔排布;所述盘状弹簧的内端连接至所述内保持部件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持部件的底部的中部具有球形凸起,所述衬垫上具有球形凹陷,所述球形凹陷与所述球形凸起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杆体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两个相对的腔壁上均加工出朝下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下端加工出圆形限位槽;垂直于所述杆体的方向上的所述内保持部件的相对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沿所述导向槽滑入至所述圆形限位槽中,所述圆形限位槽限制所述凸柱的活动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盖的中部形成有镂空部,所述第二压盖能够经过所述镂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的上部配置成与所述内保持部件的底部适配的柱形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骨固定装置,包括:杆体、串联至所述杆体上的多个连接器、附接于每个所述连接器的底部的骨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形配置成u形;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用于与所述外保持部件配合的第一结合部以及用于与所述内保持部件配合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具有褶皱部,所述褶皱部使得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提供沿所述杆体的轴向上的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槽的外侧的上端形成有限位台;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二结合部的上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台配合的止挡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内保持部件基于弹力可分离的接触;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外保持部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合部为u形的贴板,所述第一结合部为u形的卡板,所述卡板具有矩形卡槽,所述矩形卡槽卡设于所述第一结合槽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衬垫,所述衬垫设置于所述外保持部件的第一容置腔的底部,并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别晓梅,闫乐媛,姜钰,陈巧灵,焦振瑞,张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