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1、体外预应力加固作为一种主动加固技术,在桥梁梁体下挠及开裂病害处理过程中已具有较为成熟的施工工艺。对于桥梁体外预应力结构,其自身的振动频率在特定范围内时,可能会因行车、行人通行、地震、风力、海浪冲击等外部荷载而产生共振。这种共振不仅会给过桥的乘客和行人带来不适感,而且在振幅较大时,还可能威胁桥梁的安全。因此,在这些桥梁上安装体外预应力减振装置成为确保桥梁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2、体外预应力束由于设置在结构截面之外,其布置需考虑特定的空间线形。同时,这种布置方式使得其防腐和防护较为复杂,并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引发预应力束的振动。长期的、强烈的振动可能导致锚固点和转向区域出现应力集中,进而引发局部应力过大,从而可能导致锚固区和转向区域的疲劳破坏。此外,由于体外预应力束与混凝土之间没有粘结,它们之间的变形可能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导致预应力的损失,并对桥梁结构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桥梁体外预应力振动的主要原因是在行车荷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阻尼区域和所述第二减振阻尼区域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缩减振弹簧和第二压缩减振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阻尼区域和所述第二减振阻尼区域间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减振阻尼区域和所述第二减振阻尼区域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缸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带孔的上密封体和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阻尼区域和所述第二减振阻尼区域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缩减振弹簧和第二压缩减振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阻尼区域和所述第二减振阻尼区域间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减振阻尼区域和所述第二减振阻尼区域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缸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带孔的上密封体和下密封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腔的轴向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活塞杆的轴向长度,用于避免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底部与所述连接减振装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孟辉,韩永超,郭建东,陈冰,杨建锋,刘英,张鸿志,朱战伟,刘娜,韩小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