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臭纳米复合防护服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7144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护服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防臭纳米复合防护服材料及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包括以下成分:聚己内酯纳米纤维30~40份、银纳米线5~10份、抗菌肽纳米结构10~15份、纳米二氧化钛10~15份、纳米活性炭5~10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纳米氧化锌5~10份、纳米级抗菌剂载体2~5份、亲水性纳米涂层3~5份、生物相容性纳米添加剂2~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纳米抗菌成分和活性炭实现长效抗菌和防臭,同时确保透气舒适。生物相容性材料和纳米二氧化硅增强机械性能,提高使用寿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服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防臭纳米复合防护服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个人卫生的日益关注,抗菌防臭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服装行业,由于人体在运动或高温环境下容易出汗,这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服装容易产生异味和细菌繁殖。因此,开发具有抗菌防臭功能的服装材料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传播以及改善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2、现有的抗菌防臭材料多数采用在织物表面涂层或添加抗菌剂的方法,虽然这些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3、许多现有的抗菌材料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抗菌效果不持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洗涤次数的增加,抗菌剂的活性会逐渐降低,导致抗菌效果下降;现有的一些材料虽然具有抗菌功能,但对异味物质的吸附和分解能力有限,防臭效果不佳。这会导致在使用过程中,虽然抑制了细菌生长,但仍然无法有效消除服装产生的异味;部分抗菌防臭材料在处理过程中会对织物的结构造成影响,降低其舒适性和透气性。这使得人们在穿着这类服装时容易感到闷热不适,影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防臭纳米复合防护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聚己内酯纳米纤维30~40份、银纳米线5~10份、抗菌肽纳米结构10~15份、纳米二氧化钛10~15份、纳米活性炭5~10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纳米氧化锌5~10份、纳米级抗菌剂载体2~5份、亲水性纳米涂层3~5份、生物相容性纳米添加剂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臭纳米复合防护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聚己内酯纳米纤维35份、银纳米线6份、抗菌肽纳米结构12份、纳米二氧化钛13份、纳米活性炭7份、纳米二氧化硅8份、纳米氧化锌7份、纳米级抗菌剂载体4份、亲水性纳米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臭纳米复合防护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聚己内酯纳米纤维30~40份、银纳米线5~10份、抗菌肽纳米结构10~15份、纳米二氧化钛10~15份、纳米活性炭5~10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纳米氧化锌5~10份、纳米级抗菌剂载体2~5份、亲水性纳米涂层3~5份、生物相容性纳米添加剂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臭纳米复合防护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成分:聚己内酯纳米纤维35份、银纳米线6份、抗菌肽纳米结构12份、纳米二氧化钛13份、纳米活性炭7份、纳米二氧化硅8份、纳米氧化锌7份、纳米级抗菌剂载体4份、亲水性纳米涂层4份、生物相容性纳米添加剂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臭纳米复合防护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在10~80纳米,所述银纳米线的平均直径在40~60纳米,长度控制在20~30微米,所述抗菌肽纳米结构的分子量在1000~2000道尔顿,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控制在10~2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臭纳米复合防护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在1500~2000m2/g,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在20~50纳米范围内,所述纳米氧化锌的粒径控制在30~50纳米范围内,所述纳米级抗菌剂载体的粒径在10~50纳米范围内,所述生物相容性纳米添加剂的粒径在3~40纳米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臭纳米复合防护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抗菌剂载体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所述亲水性纳米涂层为基于聚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雄吴雅丽夏志慧
申请(专利权)人:洪湖市舒盛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