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具体涉及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
技术介绍
1、编码蛋白的rna(比如mrna)已成为一类新的治疗药物,在病毒疫苗、蛋白质替代疗法、癌症免疫疗法、细胞重编程和基因组编辑等领域被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由于rna在体内外环境中均不稳定,容易被降解而失活,所以常规的药物递送系统难以满足rna的递送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和稳定的递送系统,以避免rna的降解,并允许细胞摄取和rna释放,使rna在体内发挥出治疗作用。
3、迄今为止,各种各样的rna递送材料(包括脂质、类脂质材料、聚合物和蛋白质衍生物等)已经被开发出来,并开发出了各种对应的rna递送系统。在这些递送系统中,纳米脂质颗粒(lnp)具有包封效率高、稳定性好、细胞毒性低的优势。同时,lnp还能提高免疫功效,产生强大的免疫反应。以上这些优势最终使得lnp成为目前最常见的rna递送系统,并已成功进入临床用于mrna的递送。例如:美国的fda已经批准的moderna covid-19疫苗以及biotech和pfizer covid-19疫苗都是使用lnp作为mrna的递送系统。
4、然而,目前的rna递送系统在靶向递送和内体逃逸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rna递送材料,以进一步满足临床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包含脂肪酸或胆固醇偶联多肽的纳米脂质颗粒(lnp),相比经典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所述纳米脂质颗粒包括油相和水相,所述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2-5;所述油相包括阳离子脂质sm-102、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胆固醇(cholestrol)、peg脂质和脂质多肽,所述脂质多肽为棕榈酸(pal)或胆固醇(chol)偶联多肽,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ggrwvkvngowikq);所述水相包括柠檬酸缓冲液和环状rna。
4、优选地,所述水相还包括atp;按质量体积比(mg/ml)计,所述atp与环状rna的用量比为1.8-2.2:0.2-0.3。所述atp与环状rna的质量体积比更优选为2mg/ml:0.26mg/ml。
5、所述脂质多肽可以是一个脂肪酸和一个多肽偶联的线性多肽,也可以是两个线性脂质多肽偶联形成的二分支肽。优选地,所述脂质多肽包括棕榈酸偶联线性脂质多肽、棕榈酸偶联二分支肽和胆固醇偶联二分支肽;所述棕榈酸偶联线性脂质多肽为一个棕榈酸分子修饰在多肽n末端而形成(简称为pal),所述棕榈酸偶联二分支肽为一个棕榈酸分子修饰在多肽n末端,并且一个赖氨酸将两个多肽c末端偶联而形成(简称为di-pal),所述胆固醇偶联二分支肽为一个胆固醇分子修饰在多肽n末端,并且一个赖氨酸将两个多肽c末端偶联而形成(简称为di-chol)。
6、本专利技术经研究发现,添加了脂质多肽以及atp的lnp配方相比经典lnp配方能够更有效的递送rna到细胞。其中,二分支的脂质多肽比单体脂质多肽能够更有效的促进rna的递送,在核酸递送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7、优选地,所述脂质多肽与环状rna的碱基摩尔比为1:2.5-20。所述脂质多肽与环状rna的碱基摩尔比更优选为1:2.5,1:5,1:10,或者1:20。
8、优选地,所述柠檬酸缓冲液的ph为3.5-4.5。所述柠檬酸缓冲液的ph更优选为4.0。
9、优选地,所述阳离子脂质sm-102、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和peg脂质的摩尔比为45-55:9-11:35-40:1-2。所述阳离子脂质sm-102、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和peg脂质的摩尔比更优选为50:10:38.5:1.5。
10、优选地,所述环状rna与阳离子脂质sm-102的氮磷比为5-7:1。所述环状rna与阳离子脂质sm-102的氮磷比优选为6:1。
11、优选地,所述peg脂质包括(但不限于)dmg-peg2000。
12、优选地,所述油相的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乙醇。所述油相的溶剂更优选为无水乙醇。
13、优选地,所述脂质多肽使用45-55%乙醇溶解后再添加至油相。
14、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micro&nano inano e)上,使用通道孔径为200-300μm的微流控芯片将油相和水相一起制成纳米脂质颗粒。
15、优选地,设置微流控程序为总流速10-15ml/min,油相:水相的流速为1:2-5;并设置前废为:0.2ml,后废为:0.05ml。
16、优选地,制成纳米脂质颗粒后,利用100kda超滤管进行超滤,并以pbs置换纳米脂质颗粒中的溶液。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编码基因的rna可以作为疫苗或者治疗疾病的药物。然而如何向细胞中高效递送完整的rna分子是核酸药物开发的难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脂肪酸或胆固醇偶联多肽的纳米脂质颗粒,该脂质颗粒可以在微流控纳米药物制备系统中快速包载体外合成的环状rna,且其平均粒径为100-200nm。同时,本专利技术包载环状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可以往细胞中高效递送环状rna,促进外源基因的表达。与不含脂质多肽的经典纳米脂质颗粒相比,本专利技术含脂肪酸或胆固醇偶联多肽的纳米脂质颗粒可以显著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量,在核酸递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脂质颗粒包括油相和水相,所述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2-5;所述油相包括阳离子脂质SM-102、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PEG脂质和脂质多肽,所述脂质多肽为棕榈酸或胆固醇偶联多肽,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水相包括柠檬酸缓冲液和环状RN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还包括ATP;按质量体积比计,所述ATP与环状RNA的用量比为1.8-2.2:0.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多肽包括棕榈酸偶联线性脂质多肽、棕榈酸偶联二分支肽和胆固醇偶联二分支肽;所述棕榈酸偶联线性脂质多肽为一个棕榈酸分子修饰在多肽N末端而形成,所述棕榈酸偶联二分支肽为一个棕榈酸分子修饰在多肽N末端,并且一个赖氨酸将两个多肽C末端偶联而形成,所述胆固醇偶联二分支肽为一个胆固醇分子修饰在多肽N末端,并且一个赖氨酸将两个多肽C末端偶联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缓冲液的pH为3.5-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脂质SM-102、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和PEG脂质的摩尔比为45-55:9-11:35-40: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RNA与阳离子脂质SM-102的氮磷比为5-7:1。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上,使用通道孔径为200-300μm的微流控芯片将油相和水相一起制成纳米脂质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微流控程序为总流速10-15mL/min,油相:水相的流速为1:2-5;并设置前废为:0.2mL,后废为:0.05mL。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成纳米脂质颗粒后,利用100kDa超滤管进行超滤,并以PBS置换纳米脂质颗粒中的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脂质颗粒包括油相和水相,所述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2-5;所述油相包括阳离子脂质sm-102、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peg脂质和脂质多肽,所述脂质多肽为棕榈酸或胆固醇偶联多肽,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水相包括柠檬酸缓冲液和环状rn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还包括atp;按质量体积比计,所述atp与环状rna的用量比为1.8-2.2:0.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多肽包括棕榈酸偶联线性脂质多肽、棕榈酸偶联二分支肽和胆固醇偶联二分支肽;所述棕榈酸偶联线性脂质多肽为一个棕榈酸分子修饰在多肽n末端而形成,所述棕榈酸偶联二分支肽为一个棕榈酸分子修饰在多肽n末端,并且一个赖氨酸将两个多肽c末端偶联而形成,所述胆固醇偶联二分支肽为一个胆固醇分子修饰在多肽n末端,并且一个赖氨酸将两个多肽c末端偶联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往细胞内高效递送rna的纳米脂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多肽与环状rna的碱基摩尔比为1:2.5-2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