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梯子,尤其涉及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
技术介绍
1、梯子,日常生活用具,该工具由两根长粗杆子做边,中间横穿适合攀爬的横杆,用于爬高,梯子分为升降单梯和升降人字梯;
2、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电梯的底坑梯子通常是由两根长杆子与多个横杆组成,提供给施工人员攀爬使用的,但电梯的底坑常年阴暗潮湿,从而导致了梯子的表面异常的湿滑,进而施工人员在攀爬梯子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手滑脚滑的情况发生,当施工人员脚滑时导致会从梯子上跌落,进而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梯的底坑常年阴暗潮湿,从而导致了梯子的表面异常的湿滑,进而施工人员在攀爬梯子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手滑脚滑的情况发生,当施工人员脚滑时导致会从梯子上跌落,进而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柱,所述两个支撑柱之间等距固定连接有踏板,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均开设有第一空槽,所述支撑柱的外侧且位于第一空槽的上方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底部均延伸至第一空槽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护罩,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且位于护罩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椭圆盘,所述护罩的内壁均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牙,所述椭圆盘的外侧均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二齿牙,所述椭圆盘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空槽,所述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转杆进行快速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使转动杆快速的旋转,使其通过高速的离心力,使椭圆盘会偏离旋转轨道进行外侧移动,进而使第一齿牙与第二齿牙能够啮合连接,使椭圆盘无法继续移动,当椭圆盘无法移动时,使卡块卡在第二空槽的内部无法转动,从而能够及时的将施工人员拉住,防止继续下坠。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的外侧且位于第二转杆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二转杆的外侧缠绕连接有拉力绳,所述拉力绳的一端与第一转杆缠绕且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施工人员将吊环卡接在施工人员身上的安全带后,进而在设备上进行攀爬,当施工人员出现脚滑导致跌落时,由于施工人员在快速下落过程中带动拉力绳,从而拉力绳带动第二转杆进行快速转动,配重块能够提供拉力。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的内部且位于第一空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对应两个所述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均与对应的配重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配重块移动过程中,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用,避免了配重块出现偏移。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的四角均开设有固定孔。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板一侧的固定孔,便于将梯子进行固定。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踏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顶部均等距开设有防滑孔。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顶部的防滑孔能够提高与施工人员鞋底的摩擦。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拉力绳远离配重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吊环。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施工人员将吊环卡接在施工人员身上的安全带后,进而在设备上进行攀爬。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5、本技术中,当第二转杆进行快速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使转动杆快速的旋转,使其通过高速的离心力,使椭圆盘会偏离旋转轨道进行外侧移动,进而使第一齿牙与第二齿牙能够啮合连接,使椭圆盘无法继续移动,当椭圆盘无法移动时,使卡块卡在第二空槽的内部无法转动,从而能够及时的将施工人员拉住,防止继续下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柱(1)之间等距固定连接有踏板(2),所述支撑柱(1)的外侧均开设有第一空槽(3),所述支撑柱(1)的外侧且位于第一空槽(3)的上方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0),所述第二转杆(10)的底部均延伸至第一空槽(3)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4),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护罩(13),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且位于护罩(13)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椭圆盘(19),所述护罩(13)的内壁均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牙(17),所述椭圆盘(19)的外侧均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二齿牙(18),所述椭圆盘(19)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空槽(20),所述第一空槽(3)内壁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5),所述转动杆(16)的顶部均延伸至第二空槽(20)的内部,所述第二空槽(20)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21),所述转动杆(16)的外侧且位于第二空槽(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22),所述卡块(22)与卡槽(21)配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空槽(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对应两个所述滑槽(4)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均与对应的配重块(7)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25),所述固定板(25)一侧的四角均开设有固定孔(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3),所述防滑垫(23)的顶部均等距开设有防滑孔(2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绳(8)远离配重块(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吊环(27)。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柱(1)之间等距固定连接有踏板(2),所述支撑柱(1)的外侧均开设有第一空槽(3),所述支撑柱(1)的外侧且位于第一空槽(3)的上方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0),所述第二转杆(10)的底部均延伸至第一空槽(3)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4),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护罩(13),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且位于护罩(13)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椭圆盘(19),所述护罩(13)的内壁均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牙(17),所述椭圆盘(19)的外侧均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二齿牙(18),所述椭圆盘(19)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空槽(20),所述第一空槽(3)内壁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5),所述转动杆(16)的顶部均延伸至第二空槽(20)的内部,所述第二空槽(20)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21),所述转动杆(16)的外侧且位于第二空槽(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22),所述卡块(22)与卡槽(21)配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底坑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洋,谢国雄,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闽新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