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0720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包括地基,还包括承载体、驱动件和加固件;所述承载体固定在基坑内、且底面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顶面设有导向孔,承载体的左右侧对称设置有承载槽,承载体的顶面可拆卸连接连接板,连接板上方固定安装有伸出基坑的钢柱;所述驱动件包括受力板和驱动组件,所述受力板上部位于容纳槽内、下部位于基坑底面开设的凹槽内,受力板和容纳槽的顶面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受力板的顶面连接有导向杆,承载槽内均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杆、连接块和限位环;所述钢柱的左右侧均设有加固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地震纵波会造成钢柱柱脚扭曲变形造成晃动、钢柱与承载体间的连接件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加固,具体涉及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1、钢柱是工业产品,是用钢材制造的柱。钢柱用于大中型工业厂房、大跨度公共建筑、高层房屋等,钢柱按截面形式分为方柱、圆柱、管柱、矩形柱、工字形柱、h形柱等,钢柱的柱脚指的是钢柱的下端,钢柱的下端用以连接用以承载钢柱的承载体。

2、目前,用以承载钢柱的承载体一般是埋设在地基内的混凝土柱,钢柱通过螺杆和螺栓与混凝土柱连接,但是钢柱和混凝土柱的连接简单;当地震时,地震波首先作用于地基,地基材料(如土壤和岩石)会因为地震波的振动而发生变形。这种变形会通过地基与钢柱承载体之间的接触面传递给钢柱承载体,地震纵波是地震波中的一种,地震纵波会导致柱脚产生变形或损伤;纵波的振动效应可能会在钢柱柱脚处产生弯矩和扭矩,这些弯矩和扭矩可能会导致柱脚产生弯曲变形或扭曲变形,以上均会引起钢柱晃动,进而导致钢柱与承载体之间的连接件(如高强螺栓、焊接等)松动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地震纵波会造成钢柱柱脚扭曲变形造成晃动、钢柱与承载体间的连接件松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包括地基(10),所述地基(10)上设置有基坑(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体(26)、驱动件和加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为H型钢,钢柱的两个翼缘板(18)前后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侧所述加固件结构相同,左侧所述加固件包括加固板(36)和顶板(13),加固板(36)位于钢柱的腹板(20)左侧的两个翼缘板(18)之间,加固板(36)的右侧面连接有缓冲垫(17),加固板(36)的左侧面连接有顶板(13),顶板(13)一端上下滑动连接加固板(3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包括地基(10),所述地基(10)上设置有基坑(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体(26)、驱动件和加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为h型钢,钢柱的两个翼缘板(18)前后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侧所述加固件结构相同,左侧所述加固件包括加固板(36)和顶板(13),加固板(36)位于钢柱的腹板(20)左侧的两个翼缘板(18)之间,加固板(36)的右侧面连接有缓冲垫(17),加固板(36)的左侧面连接有顶板(13),顶板(13)一端上下滑动连接加固板(36)、另一端铰接承载体(26)顶面左端,顶板(13)上连接有多个向下贯穿承载体(26)且连接连接块(9)的钢丝绳(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的腹板(20)左侧水平连接有和左侧所述加固件上的加固板(36)下端接触的承载板(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槽(24)为前后端贯穿承载体(26)的u型槽体,所述承载槽(24)的前后端开口和口部共同连接有罩在驱动组件外的防护壳(8),所述连接块前后端滑动接触防护壳的前后内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柱柱脚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加固板(36)前后端接触两个翼缘板(18)的相对侧面,加固板(36)上的缓冲垫(17)的右侧面和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刘建伟刘磊张国栋高树勋张珍珍陈正凯殷银良张亚东董军伟何敏谢丽艳段金芳张佳音魏成彪
申请(专利权)人:蒲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