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及继电器。
技术介绍
1、现有继电器领域中,一般是通过触点线接触或面接触的方式增加触点接触面积,或采用增加接触点数量的方式增大接触面积,从而达到降低接触电阻,减少发热,降低温升,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2、在小负载应用工况下,负载电压较低,触点接触时破除表面膜电阻能力较低,触点接触位置异物对触点接通的可靠性影响较大。
3、而在低温使用环境下,现有的平面触点或球面触点结构其触点打开状态且温度降低至零下时,会在触点表面冷凝一层冰,因触点接触面积较大,当触点闭合时需要破除较大面积的冰膜才能导通;而若触点闭合状态且温度降低至零下时,触点接触面积较大,接触面及触点间隙小的位置因表面能及表面张力原因更容易冷凝水汽,导致结冰层厚度较厚。因此,现有常规的平面触点、球面触点结构因其触点接触面积较大,在低温小负载条件下使用出现触点不通失效的概率较高。
4、此外,继电器装配过程及继电器工作过程中组间摩擦产生的不导电异物(如塑料屑、纤维丝等)均有可能转移至触点表面,现有触点结构接触面积较大,因触点上不导电异物导致触点接触电阻变大甚至触点不通失效的概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常规的平面触点或球面触点结构因其触点接触面积较大,在小负载工况下因触点表面不导电异物导致触点不通失效概率较高的技术问题。
2
3、一种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或第二触点上设有用于减小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在闭合状态下的接触面积的抵触凸部。
4、进一步,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上均设有抵触凸部。
5、进一步,抵触凸部为长条状凸筋结构,长条状凸筋结构的凸出顶点呈圆滑过渡状。
6、进一步,设置在第一触点上的抵触凸部位于第一触点的接触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在第二触点上的抵触凸部位于第二触点的接触表面的中心位置处,且当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互配合在一起形成闭合状态时,第一触点上的抵触凸部和第二触点上的抵触凸部被配置为呈非平行状的交叉成角抵触配合。
7、进一步,定义第一触点上的抵触凸部与第二触点上的抵触凸部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形成闭合状态时的交叉成角抵触角度为a,则0°<a<180°。
8、进一步,配置a=90°,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形成闭合状态时,第一触点上的抵触凸部与第二触点上的抵触凸部呈十字交叉状抵触配合,以实现两抵触凸部之间呈最小面积接触。
9、进一步,第一触点上的抵触凸部与第二触点上的抵触凸部的抵触配合部位的四周位置处形成有位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阶跃变大间隙。
10、进一步,第一触点为静触点结构和动触点结构中的其一触点结构,第二触点为静触点结构和动触点结构中的另一触点结构,且第一触点为平面触点结构或球面触点结构,而第二触点为平面触点结构或球面触点结构。
11、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
12、进一步,所述继电器为在低温环境下使用触点切换小负载电压、电流的安全继电器或带辅助触点的继电器或信号继电器。
13、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及继电器中,通过在第一触点和/或第二触点上设置抵触凸部,即由第一触点上的抵触凸部与第二触点的触点表面抵触导通或由第二触点上的抵触凸部与第一触点的触点表面抵触导通或由第一触点上的抵触凸部与第二触点上的抵触凸部相互抵触导通,如此使得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抵触导通时,可以有效地减小接触部分的接触面积,如此,低温环境下使用时,触点导通所需破除的冰膜面积也就相应减少,可改善该触点在在低温小负载条件下使用出现触点不通失效的概率,进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及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第一触点(1)和/或第二触点(2)上设有用于减小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在闭合状态下的接触面积的抵触凸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上均设有抵触凸部(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抵触凸部(3)为长条状凸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一触点(1)上的抵触凸部(3)位于第一触点(1)的接触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在第二触点(2)上的抵触凸部(3)位于第二触点(2)的接触表面的中心位置处,且当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相互配合在一起形成闭合状态时,第一触点(1)上的抵触凸部(3)和第二触点(2)上的抵触凸部(4)被配置为呈非平行状的交叉成角抵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触点(1)上的抵触凸部(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配置A=90°,使得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形成闭合状态时,第一触点(1)上的抵触凸部(3)与第二触点(2)上的抵触凸部(3)呈十字交叉状抵触配合,以实现两抵触凸部(3)之间呈最小面积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触点(1)上的抵触凸部(3)与第二触点(2)上的抵触凸部(3)的抵触配合部位的四周位置处形成有位于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之间的阶跃变大间隙(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触点(1)为静触点结构和动触点结构中的其一触点结构,第二触点(2)为静触点结构和动触点结构中的另一触点结构,且第一触点(1)为平面触点结构或球面触点结构,而第二触点(2)为平面触点结构或球面触点结构。
9.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为在低温环境下使用触点切换小负载电压、电流的安全继电器或带辅助触点的继电器或信号继电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第一触点(1)和/或第二触点(2)上设有用于减小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在闭合状态下的接触面积的抵触凸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上均设有抵触凸部(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抵触凸部(3)为长条状凸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一触点(1)上的抵触凸部(3)位于第一触点(1)的接触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在第二触点(2)上的抵触凸部(3)位于第二触点(2)的接触表面的中心位置处,且当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相互配合在一起形成闭合状态时,第一触点(1)上的抵触凸部(3)和第二触点(2)上的抵触凸部(4)被配置为呈非平行状的交叉成角抵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小负载工况的继电器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触点(1)上的抵触凸部(3)与第二触点(2)上的抵触凸部(2)在第一触点(1)和第二触点(2)形成闭合状态时的交叉成角抵触角度为a,则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晓鹏,朱艺青,谭忠华,林景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