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供给,涉及一种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1、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能源利用形式不仅包括电、气及冷,传统的供能系统一般采用电网统一供电,再分别供给冷和气,能量利用率较低。
2、冷气电联供技术以节能、环保等优点,能源利用率高,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冷气电联供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供能模式,但是目前的联供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各供给系统之间不存在耦合,从而造成部分资源的浪费,同时导致整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各供给系统之间的耦合,提高整体供能效率。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储气罐、涡轮机、低温换热器、供气管道、发电机、第二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及冷量输出管道;
3、储气罐的出口与涡轮机的入口相连通,涡轮机的出口经低温换热器的管侧与供气管道相连通,涡轮机与发电机相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气罐(5)、涡轮机(7)、低温换热器(9)、供气管道、发电机(8)、第二压缩机(13)、冷凝器(10)、节流阀(11)、蒸发器(12)及冷量输出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缩机(2),第一压缩机(2)的出口与储气罐(5)的入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缩机(2)的出口经冷却器(3)的管侧与储气罐(5)的入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气罐(5)、涡轮机(7)、低温换热器(9)、供气管道、发电机(8)、第二压缩机(13)、冷凝器(10)、节流阀(11)、蒸发器(12)及冷量输出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缩机(2),第一压缩机(2)的出口与储气罐(5)的入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缩机(2)的出口经冷却器(3)的管侧与储气罐(5)的入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冷电多联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动机(1),第一电动机(1)的输出轴与第一压缩机(2)的驱动轴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奇,韩伟,张可臻,陆续,姚明宇,宋晓辉,付康丽,杨晓,寇攀高,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