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红霞专利>正文

一种林业用病虫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908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40
本技术涉及林业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业用病虫捕捉器,包括捕虫箱,捕虫箱的内部设置有捕虫机构,捕虫箱的两侧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杆,各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挡叶板,捕虫箱的下表面设置有拆卸装置,拆卸装置上设置有支撑板,捕虫箱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机构,捕虫箱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个数为两个,各支撑架的上表面设置有防雨板,通过调节螺丝的转动,实现了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安装与调节,通过向诱虫块内添加信息素,实现对病虫的诱惑,通过对病虫的诱惑,使病虫通过挡叶板和挡板进入到捕虫箱,通过捕虫箱内壁上的捕虫板,实现对病虫的捕捉,从而实现了对病虫的捕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林业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业用病虫捕捉器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在森林中,危害植物的动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是昆虫,但使用杀虫剂的话会将有益的昆虫一并杀死,从而导致生态失衡,因此,需要一种林业用病虫捕捉器。

2、经检索,中国公告号为cn21198338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林业捕虫装置,其包括灯柱、固定板、安装板、支架、太阳能板、灯座、诱虫灯、电池包、螺纹凹槽、连接环、内罩、外罩、锥形孔、塑料纸、固定钉,灯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右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顶部左侧螺栓安装有支架,支架顶部螺栓安装有太阳能板,安装板底部居中处固定安装有灯座,灯座底部固定安装有诱虫灯,灯座附近固定安装有电池包。本技术中在夜晚开启诱虫灯引诱趋光性病虫,通过利用虫体本身结构,从锥形孔大的一端钻入,从孔小的一端钻出后,病虫难以从小孔再钻回去,使其被限制在外罩内部,由于病虫足脚只会从上向下行动,无法翻开塑料纸边缘,进入后无法再爬出,实现对病虫的捕捉。

3、虽然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自动捕虫等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上述技术方案主要使用诱虫灯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业用病虫捕捉器,包括捕虫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箱(1)的内部设置有捕虫机构(2),所述捕虫箱(1)的两侧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杆(3),各所述支撑杆(3)之间设置有挡叶板(4),所述捕虫箱(1)的下表面设置有拆卸装置(5),所述拆卸装置(5)上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捕虫箱(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机构(7),所述捕虫箱(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个数为两个,各所述支撑架(8)的上表面设置有防雨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病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5)包括第一拆卸块(501),所述第一拆卸块(501)设置在捕虫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用病虫捕捉器,包括捕虫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箱(1)的内部设置有捕虫机构(2),所述捕虫箱(1)的两侧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杆(3),各所述支撑杆(3)之间设置有挡叶板(4),所述捕虫箱(1)的下表面设置有拆卸装置(5),所述拆卸装置(5)上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捕虫箱(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机构(7),所述捕虫箱(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个数为两个,各所述支撑架(8)的上表面设置有防雨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病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5)包括第一拆卸块(501),所述第一拆卸块(501)设置在捕虫箱(1)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拆卸块(50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02),所述第一连接杆(5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503),所述第二连接杆(50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拆卸块(504),所述第二拆卸块(504)设置在支撑板(6)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拆卸块(501)和第二拆卸块(504)上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螺丝(505),所述第二连接杆(503)上设置有调节螺丝(5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病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机构(2)包括诱虫块(201),所述诱虫块(201)设置在捕虫箱(1)的内部下表面上,所述捕虫箱(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捕虫板(202),所述捕虫箱(1)上设置有数个挡板(203),各挡板(20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捕虫箱(1)的两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用病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7)包括安装块(70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红霞齐国涛李诚贾晖宋晨光毕广举
申请(专利权)人:鲁红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