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具体为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
技术介绍
1、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消耗,近年来,太阳能发电与渔业养殖结合的“渔光互补”项目备受国家关注,其中“渔光互补”是一种光伏发电新模式,通过利用安装架在养殖池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下方水域用于鱼虾养殖,光伏板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由于光伏板架设在池塘上方,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目前现有的光伏支撑架基本都采用固定倾角式结构,其具体为,设于其上的光伏组件板的东西向倾角和南北向倾角均为固定值,这种结构的光伏支撑架安装过于固定化,由于其上设置的光伏组件板的东西向和南北向倾角均固定,一旦固定安装完成后,就无法根据使用需求快速调节光伏组件板的方位角或高度角,从而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解决了现有的光伏支撑架基本都采用固定倾角式结构,其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包括矩形立撑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深插锥(2),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顶部插入有矩形顶升筒(3),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表面与矩形立撑筒(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正面和背面均插入有紧固螺纹杆(4),所述紧固螺纹杆(4)的表面与矩形立撑筒(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纹杆(4)位于矩形立撑筒(1)内部的一端与矩形顶升筒(3)的表面挤压接触,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顶筒(5),所述旋转顶筒(5)的下表面固定套接有转动齿卡盘(6),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上表面滑动套接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包括矩形立撑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深插锥(2),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顶部插入有矩形顶升筒(3),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表面与矩形立撑筒(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正面和背面均插入有紧固螺纹杆(4),所述紧固螺纹杆(4)的表面与矩形立撑筒(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纹杆(4)位于矩形立撑筒(1)内部的一端与矩形顶升筒(3)的表面挤压接触,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顶筒(5),所述旋转顶筒(5)的下表面固定套接有转动齿卡盘(6),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上表面滑动套接有卡齿套筒(7),所述卡齿套筒(7)的内壁齿槽与转动齿卡盘(6)的齿牙啮合,所述旋转顶筒(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横连杆(11),所述横连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斜撑杆(12),所述旋转顶筒(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撑套筒(13),所述旋转顶筒(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压顶杆(14),所述立压顶杆(14)的顶部铰接有铰接顶块(15),所述铰接顶块(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托板(16),所述底托板(16)的顶部安装有多片光伏板(17),多片所述光伏板(17)的底部均通过安装连接板(18)与底托板(16)的顶部固定安装连接,所述斜撑杆(12)的顶部铰接有滑动件(19),所述底托板(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轨(20),所述滑动件(19)的顶部插入滑轨(20)的滑槽内,且与滑轨(20)的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横撑套筒(13)的右侧插入有伸缩螺杆(21),所述横撑套筒(13)的右侧沿口转动连接有内螺纹套管(23),所述内螺纹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建,郭瑞敏,林超,陈文星,史志发,魏海斌,李庆祥,孙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