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51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包括矩形立撑筒,矩形立撑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深插锥,矩形立撑筒的顶部插入有矩形顶升筒。该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通过矩形顶升筒在矩形立撑筒的内部上下伸缩位移,带动伸缩螺杆在横撑套筒的内部向外顶升位移,通过利用侧压块使其伸缩螺杆与底托板的铰接,以及配合斜撑杆的旋转角度变化和滑动件在底托板底部安装的滑轨内部滑动位移,使其可带动底托板上的多组光伏板进行角度调节,并且再配合卡齿套筒与旋转顶筒下表面固定设置的转动齿卡盘套接啮合,使其能够控制旋转顶筒在矩形顶升筒的顶部旋转角度,继而达到了可随时根据使用需求快速调节光伏组件板的方位角或高度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具体为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


技术介绍

1、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消耗,近年来,太阳能发电与渔业养殖结合的“渔光互补”项目备受国家关注,其中“渔光互补”是一种光伏发电新模式,通过利用安装架在养殖池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下方水域用于鱼虾养殖,光伏板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由于光伏板架设在池塘上方,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目前现有的光伏支撑架基本都采用固定倾角式结构,其具体为,设于其上的光伏组件板的东西向倾角和南北向倾角均为固定值,这种结构的光伏支撑架安装过于固定化,由于其上设置的光伏组件板的东西向和南北向倾角均固定,一旦固定安装完成后,就无法根据使用需求快速调节光伏组件板的方位角或高度角,从而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解决了现有的光伏支撑架基本都采用固定倾角式结构,其具体为,设于其上的光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包括矩形立撑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深插锥(2),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顶部插入有矩形顶升筒(3),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表面与矩形立撑筒(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正面和背面均插入有紧固螺纹杆(4),所述紧固螺纹杆(4)的表面与矩形立撑筒(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纹杆(4)位于矩形立撑筒(1)内部的一端与矩形顶升筒(3)的表面挤压接触,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顶筒(5),所述旋转顶筒(5)的下表面固定套接有转动齿卡盘(6),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上表面滑动套接有卡齿套筒(7),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可调节式支架,包括矩形立撑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深插锥(2),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顶部插入有矩形顶升筒(3),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表面与矩形立撑筒(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矩形立撑筒(1)的正面和背面均插入有紧固螺纹杆(4),所述紧固螺纹杆(4)的表面与矩形立撑筒(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纹杆(4)位于矩形立撑筒(1)内部的一端与矩形顶升筒(3)的表面挤压接触,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顶筒(5),所述旋转顶筒(5)的下表面固定套接有转动齿卡盘(6),所述矩形顶升筒(3)的上表面滑动套接有卡齿套筒(7),所述卡齿套筒(7)的内壁齿槽与转动齿卡盘(6)的齿牙啮合,所述旋转顶筒(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横连杆(11),所述横连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斜撑杆(12),所述旋转顶筒(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撑套筒(13),所述旋转顶筒(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压顶杆(14),所述立压顶杆(14)的顶部铰接有铰接顶块(15),所述铰接顶块(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托板(16),所述底托板(16)的顶部安装有多片光伏板(17),多片所述光伏板(17)的底部均通过安装连接板(18)与底托板(16)的顶部固定安装连接,所述斜撑杆(12)的顶部铰接有滑动件(19),所述底托板(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轨(20),所述滑动件(19)的顶部插入滑轨(20)的滑槽内,且与滑轨(20)的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横撑套筒(13)的右侧插入有伸缩螺杆(21),所述横撑套筒(13)的右侧沿口转动连接有内螺纹套管(23),所述内螺纹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建郭瑞敏林超陈文星史志发魏海斌李庆祥孙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