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515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包括有基板,基板上设有一颗或一颗以上LED管芯,其中,每一颗LED管芯上方对应地设有一只反光杯,且每颗LED管芯位于反光杯的底部,该反光杯为一回转体,且反光杯的内壁为向内弯曲的曲面,该曲面为一次光学设计曲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LED照明光源能有效防止眩光的产生,并且光出射效率高,避免光源浪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luster combined LED illuminating light sour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herent combination of LED light source, comprising a substrate, the substrate is provided with one or more LED core, the core above each LED tube is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a reflector, and each LED tube core is positioned in the reflecting cup at the bottom of the reflection cup for a back then,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flective cup is inwardly curved surface, the surface is a surface optical design. The LED illuminating light sour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generation of glare, and the light emitting efficiency is high, so as to avoid waste of light 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使用的光源,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
技术介绍
LED照明光源作为新型的照明光源,其具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低耗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照明、商业照明、公路照明、工矿照明等。 LED照明光源应用在路灯上时,由于LED照明光源产生高亮度光线,往往容易产生眩光,对行车安全造成隐患。所谓眩光现象,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由于现有使用的LED照明光源中很少设置高效且合理的防眩光装置,LED照明光源发射出的高亮度光线容易对使用者造成影响。 因此,公开号为CN10122092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名为防眩光的LED照明装置的专利技术创造,该LED照明装置具有一颗LED管芯,并设有一个复合式反射器,LED管芯设在复合式反射器的内壁上。同时,复合式反射器上还设有屏蔽隔条,LED管芯设在两个相邻的屏蔽隔条之间。该LED照明装置使用复合式反射器将LED管芯射出的光线反射到需要照亮的地方,并请使用屏蔽隔条将LED管芯射出的射向两侧的光线屏蔽,以避免造成眩光。 但是,如图1所示,在复合式反射器2与屏蔽隔条3相邻的位置,LED管芯1射出的光线经过四次的反射才从LED照明装置中射出,这样会大大降低LED照明装置的光出射效率。 假设复合式反射器2与屏蔽隔条3内壁表面对光的吸收率均为O. l,经过四次反射后,LED照明装置的光出射效率为 (1-0. 1)4X100%= 65. 65% (式1) 可见,虽然该LED照明装置能有效抑制眩光,但经过四次反射后降低了 LED管芯的光出射效率,造成光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抑制眩光的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 本技术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出射效率较高的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 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包括基板,基板上设有一颗或一颗以上LED管芯,其中,每颗LED管芯上方对应设有一只反光杯,且每颗LED管芯位于该反光杯的底部,该反光杯为一回转体,且反光杯的内壁为向内弯曲的曲面,该曲面为一次光学设计曲面。 由上述方案可见,反光杯的内壁设计成向内弯曲的曲面,结合人的生活习惯有效地管理LED管芯向两侧射出的光线,并且通过对反光杯内壁的曲面设计,将光线反射至需要照亮的地方,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眩光,减少对司机及行人或其他使用者的影响。 并且,反光杯为一个回转体,即反光杯并不设有两平面过渡的夹角,LED管芯射出的光线仅经过一次反射即可从反光杯内壁射出,即LED照明光源为一次光线设计,反光杯内壁只对LED管芯射出的光线反射一次,提高LED照明光源的光出射效率。 —个优选的方案是,基板上方设有连接器,且连接器上开设有通孔,LED管芯位于通孔内,并且连接器的通孔上方设有反光杯固定座,反光杯固定在固定座上。 这样,LED管芯并不与反光杯直接连接,能有效减少LED管芯产生的热量对光杯造成影响,即避免反光杯在高温下发生变形。同时,连接器还能保护点焊在在基板上的金线,避免金线损坏。此外,反光杯固定在连接器上,使LED管芯与反光杯的位置相对固定,避免因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振动而发生位移。 进一步的方案是,基板为陶瓷基双面敷铜板。由于陶瓷基双面敷铜板具有和LED管芯以及散热体接近的热膨胀系数,能较好地散热,使用陶瓷基双面敷铜板能迅速地将LED管芯产生的热量从敷铜面上导走,降低基板表面的温度,使LED照明光源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LED照明光源中LED管芯与反射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分解放大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LED管芯与反光杯的半剖示意放大图。 以下结合各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根据本技术的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具有基板IO,基板10为陶瓷基双面敷铜板,即基板10的中心层为陶瓷材料制成,在陶瓷材料两面敷铜制成。在基板10的上表面敷铜层经过蚀刻形成金属导体11, LED管芯30焊接在金属导体11上。 在基板10的下表面也有敷铜层(图2不可见),优选地,基板10下表面的敷铜层布置整个基板IO的下表面,并且该敷铜层通过导热器件与散热装置连接,用于将LED管芯30产生的热量导走,便于LED照明装置散热。 图2中,基板10上设有九颗LED管芯30,其中八颗位于一个同心圆上,另外一颗位于该同心圆的圆心上,并且九颗LED管芯是一次封装成型。当然,实际应用时,基板10的形状、LED管芯设置的位置等,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基板10的上表面上方设有连接器20,连接器20呈圆形,并且开设有多个通 L。参见图3,连接器20上位于每一颗LED管芯30处均开设一个通孔21,通孔21具有大致呈方形的第一部分22以及大致呈梯形的第二部分23,其中,LED管芯30可穿过通孔21的第一部分22,且LED管芯的上端面高于连接器20的上表面。 在连接器20上方设有九个反光杯40,每一反光杯40位于一颗LED管芯的上方,反光杯40为一个空心回转体,其内壁为向内弯曲的曲面,优选地,反光杯40的内壁是二次曲面,优选地,是经过计算设计的二次曲线回转面,该回转面是根据反射定律设计,且二次曲线是椭圆的一部分会抛物线等,并且内壁是一次光学设计曲面。 反光杯40的顶端为敞口 ,底端开设有一个通孔,即反光杯40形成一个两端敞口的腔体,LED管芯30穿过反光杯40底端的通孔伸入腔体内。 连接器20每一通孔21周缘附近均设有反光杯固定座,本实施例的反光杯固定座为一圈沿连接器20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凸筋25,凸筋25与反光杯40底端配合,即凸筋25的内径与反光杯40底端的外径相等,反光杯40即可固定安装在凸筋25之内。当然,若反光杯40的底端呈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凸筋25相应地设置成对应的形状。 参见图4,本技术的LED管芯30位于反光杯40的底部,即LED管芯30穿过反光杯40底部的通孔伸入反光杯40内。在反光杯40的底部,LED管芯30的上方填充有树脂31,用于将LED管芯30密封,以保护LED管芯30。 本技术的反光杯40内壁还可以镀有高反射膜,如使用铝、银等材料制成的反射层,以便高效地将光线反射出去。 LED管芯30射出的管芯部分射向反光杯40的内壁,反光杯40内壁将入射的光线反射出去。由于反光杯40内壁为向内弯曲的一次光学设计曲面,入射至内壁的光线经过一次反射即可反射出反光杯40外。当然,LED管芯30射出的部分光线不经过反光杯40内壁的反射,直接射向反光杯40外部。 由于LED管芯30射出的光线最多经过一次反射即可射出LED照明光源外,假设反光杯40内壁对光线的吸收率为0. 05,LED照明光源的光出射效率即为0. 95,高于现有的LED照明光源,避免光源浪费。 并且,反光杯40为一回转体,即反光杯40内壁不具有棱边,LED管芯30射出的光线不会经过多次反射才射出反光杯40,从而大大降低光损失,提高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的光出射效率。 此外,反光杯40设计成回转体,且反光杯40的高度远高于LED管芯30的高度,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一颗或一颗以上LED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颗LED管芯上方对应设有一只反光杯,且每颗LED管芯位于反光杯的底部;所述反光杯为一回转体,且反光杯的内壁为向内弯曲的曲面。

【技术特征摘要】
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一颗或一颗以上LED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颗LED管芯上方对应设有一只反光杯,且每颗LED管芯位于反光杯的底部;所述反光杯为一回转体,且反光杯的内壁为向内弯曲的曲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的内壁为二次曲线回转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曲线为椭圆一部分或抛物线。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集束组合LED照明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宝玉杨罡容学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晟源同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