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悬架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39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合悬架结构及车辆。其中包括平衡板簧、后桥板簧、承载桥和驱动桥,后桥板簧安装在车架底部,后桥板簧的弧形端朝向车底,后桥板簧下侧安装有驱动桥,驱动桥和后桥板簧中间夹装有平衡板簧的一端,平衡板簧的另一端安装有承载桥,平衡板簧中段安装在中间板簧座上,中间板簧座转动安装在车架上;解决现有技术下大型车辆底部的悬架结构需要人工调节承载桥高度,较为繁琐,调节不当会对车辆造成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悬架,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悬架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商用大型货车需要在运载较重的货物时,需要合理分配载荷,提升大型货车通过颠簸路段的平顺性与通过能力,在大货车满载的时候,需要大货车底部的承载桥和驱动桥都能分配到合理大小的载荷,使承载桥和驱动桥上的车轮对地面具有一定压力,进而产生一定的摩擦力,提升大货车的通过性,另外在大型货车空载的情况下,提升承载桥的高度,使承载桥上的车轮离开地面或者降低对地面的压力,进而可以降低承载桥上轮胎的损耗,同时还可以节省油耗。

2、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现有技术下在商用大型车辆的后端车架下侧安装有驱动桥和承载桥,驱动桥的悬架结构一般采用主副簧的板簧悬挂,而承载桥的悬架结构采用气囊加板簧的复合悬挂系统,驱动桥和承载桥相互独立地安装在车架底部的悬架结构上,较为占用车架底部的空间,同时承载桥和驱动桥之间没有关联,在复杂路况下,需要驾驶员手动通过遥控装置调节气囊的的高度,操作较为繁琐,即空载时需要提升承载桥高度,如果驾驶员忘记调节,就会对轮胎造成异常磨损,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提升维护成本,同时气囊也需要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板簧(2)、后桥板簧(3)、承载桥(5)和驱动桥(4),所述后桥板簧(3)安装在车架(1)底部,所述后桥板簧(3)的弧形端朝向车底,所述后桥板簧(3)下侧安装有所述驱动桥(4),所述驱动桥(4)和所述后桥板簧(3)中间夹装有所述平衡板簧(2)的一端,所述平衡板簧(2)的另一端安装有承载桥(5),所述平衡板簧(2)中段安装在中间板簧座(11)上,所述中间板簧座(11)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安装有固定支架(6),所述固定支架(6)下侧安装有气囊(7),所述气囊(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板簧(2)、后桥板簧(3)、承载桥(5)和驱动桥(4),所述后桥板簧(3)安装在车架(1)底部,所述后桥板簧(3)的弧形端朝向车底,所述后桥板簧(3)下侧安装有所述驱动桥(4),所述驱动桥(4)和所述后桥板簧(3)中间夹装有所述平衡板簧(2)的一端,所述平衡板簧(2)的另一端安装有承载桥(5),所述平衡板簧(2)中段安装在中间板簧座(11)上,所述中间板簧座(11)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安装有固定支架(6),所述固定支架(6)下侧安装有气囊(7),所述气囊(7)顶端的底部有连接链(8),所述连接链(8)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桥(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前支架(9)和后支架(10),所述后桥板簧(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支架(9)和后支架(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桂武常静生安鹏郝高云周建帅张贝贝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