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18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涉及燃料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双极板,所述双极板上开设有进气口返口,所述双极板上设置有凸起的流场边缘內凸台,以进气口返口到反应流道的方向为下,所述进气口返口和流场边缘內凸台的下方设置有点线复合区,所述点线复合区下方设置有反应流道;所述点线复合区内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的分配点和分配线,若干个分配点和分配线呈阵列排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流场边缘内凸台异形设计方式,协同分配点和分配线形成综合导流方案,实现在较小分配空间内获得各反应流道内良好的气体分配均匀性,提升板面空间综合利用率,继而获得燃料电池较高体积比功率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制造,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


技术介绍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通过内部电化学催化反应,将反应物自身所储存的化学能高效地转换为电能,且自身具有电效率高、污染小、噪音低以及易起停等特点,是当今社会所需的一种理想能量转换装置。其中,双极板作为燃料电池重要的组成部件,其板面结构主要包含三腔口、分配区和反应流道区三部分。除起到支撑燃料电池整体结构外,其另一重要作用为实现与膜电极接触的反应侧内反应气体的良好分配。为膜电极提供均匀、充足的反应气体氛围以及及时富集并排出反应物生成水和剩余反应物,确保膜电极中电化学反应平稳进行。因此,双极板反应侧流道中气体分配均匀性成为双极板设计的关键要点之一,同时,为确保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体积比功率密度,压缩分配区尺寸继而获得较高反应流道区占比成为当今双极板设计的主要手段和力求目标,但此种方式将大幅提升反应流道区域内气体分配均匀性设计难度,加之权衡双极板分配区结构对膜电极的支撑效果,双极板分配区合理设计无疑成为双极板设计最高挑战点。

2、当今,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设计多以分配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极板(1),所述双极板(1)上开设有进气口返口(2),所述双极板(1)上设置有凸起的流场边缘內凸台(3),以进气口返口(2)到反应流道(43)的方向为下,所述进气口返口(2)和流场边缘內凸台(3)的下方设置有点线复合区(4),所述点线复合区(4)下方设置有反应流道(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场边缘內凸台(3)的俯视形状为点状、弧状、不规则多边形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场边缘內凸台(3)的俯视形状为外凸型圆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极板(1),所述双极板(1)上开设有进气口返口(2),所述双极板(1)上设置有凸起的流场边缘內凸台(3),以进气口返口(2)到反应流道(43)的方向为下,所述进气口返口(2)和流场边缘內凸台(3)的下方设置有点线复合区(4),所述点线复合区(4)下方设置有反应流道(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场边缘內凸台(3)的俯视形状为点状、弧状、不规则多边形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场边缘內凸台(3)的俯视形状为外凸型圆弧状,所述流场边缘內凸台(3)的下边缘向进气口返口(2)方向延伸并收束,最终与进气口返口(2)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进气口返口(2)处设置有第一阵列,所述第一阵列用以为反应介质气体进行扰流和初级分流,所述第一阵列为分配点阵列或分配线阵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分配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阵列中,分配点(41)与分配线(42)的排布方式包括上下交替排布、左右交替排布及穿插混合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双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金太英彭斌徐家慧陈桂银张宝邢丹敏
申请(专利权)人: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