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管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10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包括流道部和第一换热器,流道部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流道部具有流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分别与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均具有形成流道的槽。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配合形成部分流道,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配合形成部分流道,第一板体与第一换热器固定连接,第二板体位于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三板体位于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二板体和第一换热器分别位于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的相反两侧,第一换热器的内腔与流道连通。可以减少用于连接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连接部,从而减轻流道部的重量,进而减轻流体管理组件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流体管理,具体涉及一种流体管理组件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流体管理组件包括流道部和第一换热器,流道部包括第一板体和流道板,流道部具有流道,第一板体与第一换热器固定连接,第一板体和流道板固定连接,流道板具有形成流道的槽。第一板体和流道板配合形成流道,流道板和第一换热器分别位于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的相反两侧,第一换热器的内腔与流道连通,流道板为一体结构,流道位于流道板,流道板包括较多不用于形成流道的连接部,流道部的重量较大,从而流体管理组件重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重量较轻的流体管理组件。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包括流道部和第一换热器,所述流道部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流道部具有流道,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均具有形成所述流道的槽;

4、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配合形成部分所述流道,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部和第一换热器,所述流道部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流道部具有流道,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均具有形成所述流道的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内腔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部和第一换热器,所述流道部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流道部具有流道,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均具有形成所述流道的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内腔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还包括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板体具有形成所述流道的槽,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配合形成部分所述流道;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阀体部和阀组件,所述阀体部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阀体部的内腔能够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阀组件有部分位于所述阀体部的内腔,所述阀组件与所述阀体部密封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用于流体流通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块的内腔能够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内腔连通,所述连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荣吴春强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