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氟化碳材料制备及其电池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原子络合的氟化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氟化碳材料具有可逆储钠/储钾性能。
技术介绍
1、传统氟化碳是一种由碳、氟两种元素组成的共价型层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fx)n。其传统制备方法为由石墨与氟气或含氟物质进行氟化反应,制备得到氟化石墨。氟化碳材料可以作为锂一次电池的正极材料,与金属锂负极组合成为锂氟化碳电池。锂氟化碳电池具有的理论比能量约2180wh/kg。但是氟化碳材料的锂合过程放电产物为c和lif,由于li-f键强键能1023kj/mol,导致li-f键难以解离,因此li/cfx电池体系难以循环,限制了高比能氟化碳材料在二次电池领域的技术应用。
2、氟化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极大地影响锂氟化碳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对氟化的前驱体进行结构设计,可以有效调控制备的氟化碳材料的结构,进而调控氟化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催化结构活性中心,催化c-f键的解离,可以提高氟化碳材料的放电反应动力学。另外,采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与氟化碳组成电对体系,制备的新型金属/氟化碳电池体系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原子络合的可充放电的氟化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原子络合的可充放电的氟化碳材料,简写成(CFx-My)n,(CFx-My)n中的金属原子M是Fe、Co、Ni、Mo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x为F与C的摩尔比、值为0.5~1.2(优选0.9~1.1),y为M与C的摩尔比、值为0.05~0.1(优选0.06~0.09)。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氟化碳材料,其特征在于:(CFx-My)n的比表面积为10m2/g~150m2/g,材料的中孔孔容为0.05cm3/g~0.10cm3/g,总孔容为0.15cm3/g~0.30cm3/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原子络合的可充放电的氟化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原子络合的可充放电的氟化碳材料,简写成(cfx-my)n,(cfx-my)n中的金属原子m是fe、co、ni、mo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x为f与c的摩尔比、值为0.5~1.2(优选0.9~1.1),y为m与c的摩尔比、值为0.05~0.1(优选0.06~0.09)。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氟化碳材料,其特征在于:(cfx-my)n的比表面积为10m2/g~150m2/g,材料的中孔孔容为0.05cm3/g~0.10cm3/g,总孔容为0.15cm3/g~0.30cm3/g。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氟化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酚类化合物与有机醛类化合物在催化剂下进行缩聚,同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金属盐,经过低温老化和高温热解,获得金属原子络合的碳材料;经过进一步的可控氟化处理,获得金属原子络合的氟化碳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类化合物与有机醛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2~5(优选1:1~3);所述酚类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0.1(优选1:0.05~0.1);所述酚类化合物与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德才,陈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