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天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802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露天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包括有格构梁板,并由一组主体板与两组支撑板组成,两组支撑板位于主体板两侧,主体板与支撑板之间设有铰接结构,主体板通过铰接结构与两组支撑板可转动连接,并形成整体结构;主体板与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多组通槽,通槽内卡设有格网,主体板与支撑板上还开设有多组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固定组件。该生态格构梁设置有格构梁板,通过格构梁板实现对矿山边坡的防护与修复;格构梁板时由一组主体板与两组支撑板组装而成,形成整体结构,使得无需复杂的安装步骤,减少了安装所需的时间与人力,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与便利性。同时,主体板与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使得格构梁板可以更好的包覆在矿山边坡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山修复,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露天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


技术介绍

1、露天矿山是一种开采矿产的方式,矿石或矿砂被直接从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中开采出来,而不需要进行地下开采。露天矿山的确具有开采成本相对较低与生产效率高的优势,但也会对周围环境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在露天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石方被挖掘与搬运,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当矿山开采完毕后,土壤失去了植被的保护与覆盖,直接暴露在外。当遭遇雨水天气,雨水会直接冲刷裸露的土壤,会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从而为了保证开采后山体的稳定与矿山的恢复,开采完成后经常需要使用到生态格构梁。

2、生态格构梁就是一种用于为修复露天矿山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固定矿山边坡,防止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但是,传统的生态格构梁通常是通过多个零件组装成栅栏结构,然后依附在山体坡面上,以实现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的功能,使得生态格构梁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安装步骤,需要将各个零件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栅栏结构,从而导致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造成施工难度与成本的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露天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包括有格构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板由一组主体板(11)与两组支撑板(21)组成,两组所述支撑板(21)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板(11)两侧,所述主体板(11)与所述支撑板(21)之间设置有铰接结构,所述主体板(11)通过所述铰接结构与两组所述支撑板(21)可转动连接,并形成整体结构;所述主体板(11)与所述支撑板(21)上均开设有多组通槽,所述通槽内卡设有格网(12),所述主体板(11)与所述支撑板(21)上还开设有多组固定孔(13),所述固定孔(13)内设置有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包括有格构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板由一组主体板(11)与两组支撑板(21)组成,两组所述支撑板(21)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板(11)两侧,所述主体板(11)与所述支撑板(21)之间设置有铰接结构,所述主体板(11)通过所述铰接结构与两组所述支撑板(21)可转动连接,并形成整体结构;所述主体板(11)与所述支撑板(21)上均开设有多组通槽,所述通槽内卡设有格网(12),所述主体板(11)与所述支撑板(21)上还开设有多组固定孔(13),所述固定孔(13)内设置有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有固定钉(31)与盖板(32),所述固定钉(31)上设置有多组定位卡块(33),所述主体板(11)与所述支撑板(21)上均设置有多组定位块(14),所述定位卡块(33)卡设在两组所述定位块(14)之间;所述固定钉(31)上开设置有槽体,所述盖板(32)通过螺钉与所述固定钉(31)连接,形成有放置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多组有延展组件与连接杆(34),所述固定钉(31)两侧开设有多组固定槽(35),所述延展组件卡设在所述固定槽(35)内,一端位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连接杆(34)位于所述放置腔内,一端穿过所述盖板(32)设置有螺母头(3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组件包括有外壳(41)与延展钉(42),所述外壳(41)卡设在所述固定槽(35)内,所述延展钉(42)卡设在所述外壳(41)内;螺柱(43)一端卡设在所述延展钉(42)内,并与所述延展钉(42)可移动连接,所述螺柱(43)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41)设置有第一斜齿轮(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露天矿山修复用生态格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4)位于两组延展组件之间,所述连接杆(34)上设置有两组第二斜齿轮(37),所述第二斜齿轮(37)位于两组所述第一斜齿轮(44)之间,所述第二斜齿轮(37)与两组所述第一斜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永辉李壮秦鹏王振涛彭康宁崔吉瑞迟大恒邹连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山东省土地储备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