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料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建筑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施工中应用的自动化技术也越为广泛,其中用于建筑上料就可节约建筑施工中大量的人工,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而常用的建筑上料设备,在使用中由于人工上料,导致建筑物料容易洒落,影响到建筑物料上料的效率和精准性,并且所使用的建筑上料设备也不能根据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
2、现有技术,如:中国授权号为cn216543998u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加工用上料机构,通过设置有导料管,需要往混料箱内加入建筑骨料时,通过将建筑骨料倒入进料斗内,开启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转轴和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将导料管内的建筑骨料带动至往上移动,无需人工用铲子将物料提升过高的高度,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工作效率,但是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3、另现有技术如:cn218854527u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用抬升上料机构
4、cn213593287u一种建筑机械用搅拌站用上料机构
5、但是上述以及其他典型现有技术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6、1.该装置通过用旋转电机带动螺旋叶片,再通过旋转叶片将导料管内的骨料向上移动,在使用时骨料在导料管内分布不均还有的骨料太大可能会堵住导料管,而且导料管内的空间有限,所输送的骨料量会降低,影响工作效率。
7、2.该装置体积过于庞大,在移动该装置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骨料输送到防尘箱内时,骨料之间有灰尘,同时骨料碰撞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上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中国授权号为cn216543998u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加工用上料机构问题,该装置通过用旋转电机带动螺旋叶片,在通过旋转叶片将导料管内的骨料向上移动,在使用时骨料在导料管内分布不均还有的骨料太大可能会堵住导料管,而且导料管内的空间有限,所输送的骨料量会降低,影响工作效率,该装置体积过于庞大,在移动该装置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骨料输送到防尘箱内时,骨料之间的碰撞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支撑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内设置有传输带,所述传输带内设置有传动轴,所述防护壳的侧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防护壳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侧面设置有齿轮,所述传输带的底部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拐角处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支撑底板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套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设置有摩擦垫。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设置有混料箱,所述混料箱与支撑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混料箱的顶部开设有孔洞,所述混料箱内设置有缓震板。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料箱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箱,所述防尘箱的底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与防尘箱相通,所述漏斗延伸至孔洞内。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尘箱的顶部设置有吸尘机,所述吸尘机的输出端延伸至防尘箱内,所述吸尘机的侧面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侧面设置有净化盒。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尘箱的侧面开设有排料口,所述传输带的一端延伸至排料口内。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的侧面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与伸缩杆插接。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输带的顶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传输带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电机、传动轴、输送带和隔板的配合使用,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传动轴和输送带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啮合,从而带动骨料进行向上移动进行上料作业,输送带上每隔一段位置就有隔板,防止在上料时骨料滑下来。
12、2、本技术通过设置万向轮,螺纹杆、吸尘机和净化盒的配合使用,通过万向轮将该装置进行移动,方便了人们的使用,移动完成后通过螺纹杆进行位置固定,上料时通过吸尘机将排料时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同时通过净化盒内进行收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包括支撑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与支撑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6)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壳(2),所述防护壳(2)内设置有传输带(12),所述传输带(12)内设置有传动轴(14),所述防护壳(2)的侧面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防护壳(2)与传动轴(14)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4)的侧面设置有齿轮(16),所述传输带(12)的底部设置有齿条(15),所述齿轮(16)与齿条(15)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的底部拐角处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万向轮(8)与支撑底板(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套(9),所述螺纹套(9)内设置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与螺纹套(9)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0)的底部设置有摩擦垫(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混料箱(3),所述混料箱(3)与支撑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混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箱(3)的顶部设置有防尘箱(4),所述防尘箱(4)的底部设置有漏斗(21),所述漏斗(21)与防尘箱(4)相通,所述漏斗(21)延伸至孔洞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箱(4)的顶部设置有吸尘机(17),所述吸尘机(17)的输出端延伸至防尘箱(4)内,所述吸尘机(17)的侧面设置有连接管(19),所述连接管(19)的侧面设置有净化盒(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箱(4)的侧面开设有排料口(20),所述传输带(12)的一端延伸至排料口(20)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6)的侧面设置有插杆(7),所述插杆(7)与伸缩杆(6)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12)的顶部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与传输带(1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包括支撑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与支撑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6)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壳(2),所述防护壳(2)内设置有传输带(12),所述传输带(12)内设置有传动轴(14),所述防护壳(2)的侧面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防护壳(2)与传动轴(14)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4)的侧面设置有齿轮(16),所述传输带(12)的底部设置有齿条(15),所述齿轮(16)与齿条(15)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的底部拐角处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万向轮(8)与支撑底板(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套(9),所述螺纹套(9)内设置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与螺纹套(9)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0)的底部设置有摩擦垫(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混料箱(3),所述混料箱(3)与支撑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民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