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束转动环形非稳腔倒向波的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763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抑制束转动环形非稳腔倒向波的激光器,其中板条激光介质产生的激光光束经单向器进入第一屋脊镜,并经第一屋脊镜反射后进入扩束组件扩束,且扩束后的激光光束由扩束组件射出后经第二屋脊镜反射重新进入板条激光介质,并且再次由板条激光介质输出的激光光束一部分经过刮刀镜反射输出,另一部分继续进入单向器形成振荡,所述单向器包括依次排列的偏振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光器,且偏振片设于靠近板条激光介质一侧,法拉第旋光器设于远离板条激光介质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抑制激光倒向波的产生,从而保证激光单向运转,提高了束转动90°环形非稳腔的激光转换效率,改善了激光光束质量,降低了腔内元器件损伤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抑制束转动环形非稳腔倒向波的激光器


技术介绍

1、基于半导体激光技术和固体激光技术发展起来的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技术,简称全固态激光技术(dpl),具有效率高、功率大、波长范围广、光束质量好、体积小、性能可靠和寿命长等诸多优势,是目前激光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的固体激光放大器一般采用圆棒状的激光介质,在高泵浦功率下这种结构的激光介质在径向将产生明显的热梯度,并将导致热透镜、热致双折射等热效应,致使光束质量急剧恶化并限制了输出功率,严重时甚至造成激光介质的损坏。196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板条激光介质的概念,它将激光晶体在垂直于激光传输方向进行了压缩,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这种结构可以大大增加激光介质的散热面积,有效降低了激光介质内部热透镜和热致双折射效应,从而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放大。

2、利用板条激光介质可以采用不同的腔型结构搭建激光器,其中束转动90°环形非稳腔(ur90腔)采用低放大率的方案,可以消减板条激光介质由于泵浦不均匀,尤其是两维热焦距不同对光束质量造成的影响,可以作为板条激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束转动环形非稳腔倒向波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束转动环形非稳腔内的板条激光介质(7)、单向器、第一屋脊镜(4)、扩束组件(5)、第二屋脊镜(6)和刮刀镜(8),其中板条激光介质(7)产生的激光光束经所述单向器进入第一屋脊镜(4),并经第一屋脊镜(4)反射后进入所述扩束组件(5)扩束,且扩束后的激光光束由扩束组件(5)射出后经第二屋脊镜(6)反射重新进入板条激光介质(7),并且再次由板条激光介质(7)输出的激光光束一部分经过所述刮刀镜(8)反射输出,另一部分继续进入所述单向器形成振荡,所述单向器包括依次排列的偏振片(1)、半波片(2)和法拉第旋光器(3),且偏振片(1)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束转动环形非稳腔倒向波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束转动环形非稳腔内的板条激光介质(7)、单向器、第一屋脊镜(4)、扩束组件(5)、第二屋脊镜(6)和刮刀镜(8),其中板条激光介质(7)产生的激光光束经所述单向器进入第一屋脊镜(4),并经第一屋脊镜(4)反射后进入所述扩束组件(5)扩束,且扩束后的激光光束由扩束组件(5)射出后经第二屋脊镜(6)反射重新进入板条激光介质(7),并且再次由板条激光介质(7)输出的激光光束一部分经过所述刮刀镜(8)反射输出,另一部分继续进入所述单向器形成振荡,所述单向器包括依次排列的偏振片(1)、半波片(2)和法拉第旋光器(3),且偏振片(1)设于靠近板条激光介质(7)一侧,法拉第旋光器(3)设于远离板条激光介质(7)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束转动环形非稳腔倒向波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1)远离板条激光介质(7)一侧的前表面镀有对水平偏振激光透过率大于99%、对竖直偏振激光反射率大于99%的镀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束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远郭敬为刘金波陈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