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606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1
本技术公开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包括舱体骨架组件,其包括底板,且所述底板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贴合设有框架,两个所述框架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舱壁;通过滚动组件的设置,可在对设备舱进行搬运时,拉动拉板并将定位杆从顶部的盲孔内腔抽出,接着,抬动底板向上移动,并使得滚轮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使得滚轮与地面接触的同时,使得底板远离地面,并将定位杆插入底部相邻的盲孔内腔中,从而对滚轮进行卡接固定,然后,通过推动设备舱在滚轮的滚动作用下移动,进而有利于提高对设备舱搬运的便捷性,同时,降低对设备舱的搬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尤其是涉及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传统变电站二次设备屏柜需要在主控室等户内环境部署安装。此安装方式下,现场受到现场环境限制,土建造房比较困难,而且加大了成本,增加了现场调试安装相关设备的难度和施工时间。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研究一种灵活的小型化的预制舱结构,以便于在不新增建筑物的条件下,实现改造后或新增的二次设备的就地安装和运行。

2、目前,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3493380.6的专利,公开的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其通过舱体骨架、底架、框架、顶盖、舱门、观察窗和舱壁的一体化焊接解决了传统变电站二次设备屏柜在安装时,土建造房比较困难,而且加大了成本,增加了现场调试安装相关设备的难度和施工时间的问题。

3、针对上述专利的描述内容,申请人认为其虽然解决了相应的技术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在其他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4、上述专利其虽然通过舱体骨架、底架、框架和舱壁的设置实现了预制舱的组装,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该预制舱体积较大,不仅搬运成本大,且组装后不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第一弹簧(601),且所述第一弹簧(6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腔体(1002)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一弹簧(6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02),所述限位块(602)的外侧壁与腔体(10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块(6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03),所述限位杆(603)的顶端贯穿穿孔内腔,并与相邻的第一T形滑块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第一弹簧(601),且所述第一弹簧(6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腔体(1002)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一弹簧(6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02),所述限位块(602)的外侧壁与腔体(10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块(6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03),所述限位杆(603)的顶端贯穿穿孔内腔,并与相邻的第一t形滑块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凹槽(1001),且两个所述凹槽(1001)为前后设置,四个所述凹槽(1001)靠近底板(101)顶部中心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开槽,且所述限位开槽内腔贴合设有滑动板(604),所述滑动板(604)的一侧与限位块(602)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板(60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踏板(605),四个所述踏板(605)的外侧壁均与相邻凹槽(1001)的内侧壁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能发电组件(5)包括两个太阳能板(501),且两个所述太阳能板(501)分别固定安装在防雨棚(104)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所述顶板(103)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箱体(502),且所述箱体(502)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5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二次就地设备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8)包括四个固定板(801),且四个所述固定板(801)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101)的顶部靠近四角处,四个所述固定板(801)远离底板(101)顶部中心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t形滑槽,且所述第二t形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t形滑块,四个所述第二t形滑块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802),且所述活动板(80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803),四个所述连接架(803)的内腔均转动连接有滚轮(804),四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安能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