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片并联堆叠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588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芯片并联堆叠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包括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内部包封有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所述第二芯片的功能区正对第一芯片的功能区进行堆叠放置,所述第一芯片的源极、栅极和漏极分别与第二芯片的源极、栅极和漏极电性连接后通过导电柱引出到封装体外侧,构成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并联堆叠结构,并在外露于封装体底面的的导电柱端部焊接有焊盘,所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均为含有MOS管的芯片,在封装流程中将两个芯片堆叠,PCB板不需要预留较大尺寸的贴片和布线空间,封装尺寸大幅度减小,结构简化,满足封装要求,外露的散热基岛将两芯片的工作热量快速传递至封装体外,散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申请属于芯片封装,尤其涉及一种芯片并联堆叠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电子设备实现各种功能的主要部件是芯片,为了保证芯片的可靠性、使用寿命以及避免外部因素损坏,芯片需要进行封装保护。

2、mos芯片全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集成电路中的主要元件,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构成,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属于场效应管中的绝缘栅型。在电子电路中,mos管通常被用于放大电路或开关电路。

3、现有的mos芯片一般是单独封装之后贴装在pcb板的对应区域,对于需要多个mos芯片组成的电子电路,都是先贴装后,再在pcb板上实现多芯片之间的串联或者并联连接,这样的结构使得pcb板上需要预留较大尺寸的贴装空间和电路布线空间,整体的尺寸较大,不满足封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片并联堆叠封装结构,包括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内部包封有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片的功能区正对第一芯片的功能区进行堆叠放置,所述第一芯片的源极、栅极和漏极分别与第二芯片的源极、栅极和漏极电性连接后通过导电柱引出到封装体外侧,构成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并联堆叠结构,并在外露于封装体底面的的导电柱端部焊接有焊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并联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均为含有MOS管的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片并联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均为含有单个MOS管或者集成有多个MOS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片并联堆叠封装结构,包括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内部包封有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片的功能区正对第一芯片的功能区进行堆叠放置,所述第一芯片的源极、栅极和漏极分别与第二芯片的源极、栅极和漏极电性连接后通过导电柱引出到封装体外侧,构成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并联堆叠结构,并在外露于封装体底面的的导电柱端部焊接有焊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并联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均为含有mos管的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片并联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均为含有单个mos管或者集成有多个mos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片并联堆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上的mos管均有源极、栅极和漏极,所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功能区堆叠时,各自的源极、栅极和漏极分别相互连接,实现各电极的电性并联。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矽迈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