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三腔鼻胃肠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5639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三腔鼻胃肠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管件(1),第一管件(1)的内部设有肠管腔(3)、压力调节腔(4)和胃管腔(5);与第一管件(1)一体成型的第二管件(2),肠管腔(3)贯穿第二管件(2);可视纤维导丝(14)能够穿设于肠管腔(3)内,用于实现第二管件(2)端部的可视化;负压接口(13)与肠管腔(3)连通,其能够外接负压吸引器,用于从所述第二管件(2)的端部进行抽取水、胃液、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三腔鼻胃肠管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可视纤维导丝实现插入过程中的可视化,利于人们使用,便于将三腔鼻胃肠管插到需要的位置;且能够在胃肠内压力过大时,通过抽取多余水、气等实现胃肠内的降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视三腔鼻胃肠管


技术介绍

1、目前临床上的胃肠管有胃管、十二指肠管、三腔喂养管等,胃肠管一般是采用聚氨酯或硅胶材料制成,胃肠管是在特殊情况下用于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或相应的临床治疗等。

2、现有的胃肠管功能较为单一,不方便同时实现多种功能,且胃肠管在置入十二指肠或是空肠时往往借助胃镜置入,其盲插失败率高,不利于人们的使用,目前现有胃肠管大多不具备腔内可视化,且由于其插入时所经过的路径非常长,再加上要经过多处狭窄和曲折部位,导致临床难于真正将胃肠管插到需要的位置,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虽然有部分胃肠管具有腔内可视功能,但是其具有可视功能的胃肠管为单腔结构,功能单一,临床使用时效率不高,因此,亟需一种可视三腔鼻胃肠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视三腔鼻胃肠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三腔鼻胃肠管使用过程中可视化,便于将将胃肠管插到需要的位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三腔鼻胃肠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三腔鼻胃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腔(4)的底端侧面连通有一组压力调节开口(6),所述胃管腔(5)的底端侧面连通有三组胃内减压开口(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三腔鼻胃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件(2)靠近前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两组侧孔,两组所述侧孔以所述第二管件(2)的轴线对称布置,且每组所述侧孔均包括两个与所述肠管腔(3)连通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三腔鼻胃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开设于距离所述第二管件(2)前端4~5cm的侧壁上,且两组所述侧孔分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三腔鼻胃肠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三腔鼻胃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腔(4)的底端侧面连通有一组压力调节开口(6),所述胃管腔(5)的底端侧面连通有三组胃内减压开口(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三腔鼻胃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件(2)靠近前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两组侧孔,两组所述侧孔以所述第二管件(2)的轴线对称布置,且每组所述侧孔均包括两个与所述肠管腔(3)连通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三腔鼻胃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开设于距离所述第二管件(2)前端4~5cm的侧壁上,且两组所述侧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管件(2)侧壁上的不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三腔鼻胃肠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1)的顶端设有连接端头(8),所述连接端头(8)的侧面分别设有与压力调节腔(4)连通的压力调节接口(9)和与胃管腔(5)连通的胃管接口(10),连接端头(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文魏贞艳高泷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