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5168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41
本技术属于制氧方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针对现有的从运输车辆上卸下后无法轻易进行位置调整,会影响场地规划,不方便进行使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制氧方舱舱体,还包括底座,底座固定于制氧方舱舱体的底端;底座内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滑动有升降板,四个移动万向轮分别固定于升降板底端的四角处用于带动制氧方舱舱体进行位置移动,底座的底端开设有四个和第三凹槽相连通的连通槽,四个移动万向轮分别与四个连通槽相对应;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于底座内用于在不使用时将四个移动万向轮固定于第三凹槽内;通过四个移动万向轮可以带动制氧方舱舱体进行位置移动和调整,方便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氧方舱,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


技术介绍

1、制氧方舱常用于医疗设施不发达地区的制氧和供氧。例如,高原地区的医院或医疗机构通常会储备1-2台制氧方舱用于制氧和供氧,如果该医院出现医疗应急时,制氧方舱的数量不足,此时从生产厂家订购制氧方舱需要至少15个工作日才能送达,影响患者救治。而如果在周围方圆200-400公里医院或医疗机构运输医疗方舱,则能够达到1-2日便能够送达。

2、经检索,专利公开号为cn2180456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包括舱体、散热系统和保温系统,舱体内设置有制氧设备,散热系统包括散热管道,散热管道设置在舱体内部,散热管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管道的进风口与制氧设备的外壳连通,散热管道的出风口与舱体的侧窗连通,制氧设备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管道传递到舱体的外部;该专利使用时在被运输到指定地点后,从运输车辆上卸下,需要进行位置调整,而现有的制氧方舱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位置调整,在从运输车辆上卸下后无法轻易进行位置调整,会影响场地规划,不方便进行使用。


<p>技术实现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包括制氧方舱舱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三凹槽(18)内的两个限位柱(20),所述升降板(22)滑动于两个限位柱(20)的表面,所述升降板(22)的底端固定有两个复位弹簧(21),两个所述复位弹簧(21)的侧端均固定于第三凹槽(18)内,两个所述复位弹簧(21)分别套设于两个限位柱(20)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开设于底座(2)内和第三凹槽(18)相连通的第二凹槽(13),所述第二凹槽(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包括制氧方舱舱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三凹槽(18)内的两个限位柱(20),所述升降板(22)滑动于两个限位柱(20)的表面,所述升降板(22)的底端固定有两个复位弹簧(21),两个所述复位弹簧(21)的侧端均固定于第三凹槽(18)内,两个所述复位弹簧(21)分别套设于两个限位柱(20)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开设于底座(2)内和第三凹槽(18)相连通的第二凹槽(13),所述第二凹槽(13)内转动有双向丝杆(15),所述第二凹槽(13)内滑动有两个第一挤压块(14),两个所述第一挤压块(14)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丝杆(15)圆周表面的正反螺纹段上,所述升降板(22)的顶端固定有两个第二挤压块(19),两个所述第一挤压块(14)分别与两个第二挤压块(19)的倾斜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制氧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杆(15)的表面固定有蜗轮(16),所述第二凹槽(13)内转动有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航王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捷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