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16504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包括铁轭件、装配定位组件和挤压定位组件,所述装配定位组件用于对铁轭件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所述挤压定位组件用于对铁轭件进行前后方向的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该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及其装配方法,通过装配定位组件和铁轭件的配合,转动第一螺纹筒即可使上盖板和下盖板互相靠近,对上铁轭和下铁轭进行上下方向的限位,并且配合挤压定位组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设置,只要转动第二螺纹筒就可以实现对上铁轭和下铁轭前后方向的限位,这样在不用预先打孔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上铁轭和下铁轭的装配固定,装配稳定性高的同时,装配过程较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具体为一种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1、变压器铁轭由硅钢片组成,为了降低铁轭中的发热损耗,铁芯由厚度为0.23—0.5mm的硅钢片叠装而成,变压器用的硅钢片的含硅量比较高,硅钢片的两面均涂以绝缘漆,这样可以是叠装在一起的硅钢片相互之间绝缘,绝缘漆的厚度只有几个微米。

2、现有铁轭的固定多是通过预开设螺栓孔,后使用螺栓螺母进行铁轭的装配固定,在三相三柱铁芯中,磁通密度的变化是由于叠片级块的有效磁导率不同造成的,窄的级块有效磁导率最低,这可归因于螺栓孔和边缘狭窄的影响,它们减小了有效截面积和有效磁导率,可以看出螺栓孔的开设容易对变压器的磁通密度造成影响,增加了铁轭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及其装配方法,解决了通过预开设螺栓孔配合螺栓螺母的方式对铁轭进行固定,存在铁轭损耗增加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包括铁轭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轭件(1)的两侧均设置有装配定位组件(2),所述装配定位组件(2)用于对铁轭件(1)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所述装配定位组件(2)上设置有挤压定位组件(3),所述挤压定位组件(3)用于对铁轭件(1)进行前后方向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轭件(1)包括下铁轭(4)和上铁轭(5),所述下铁轭(4)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倾斜导角(6),且下铁轭(4)顶部的中部设置有突出锥角(7),所述上铁轭(5)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倾斜导角(8),且第二倾斜导角(8)与第一倾斜导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包括铁轭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轭件(1)的两侧均设置有装配定位组件(2),所述装配定位组件(2)用于对铁轭件(1)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所述装配定位组件(2)上设置有挤压定位组件(3),所述挤压定位组件(3)用于对铁轭件(1)进行前后方向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轭件(1)包括下铁轭(4)和上铁轭(5),所述下铁轭(4)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倾斜导角(6),且下铁轭(4)顶部的中部设置有突出锥角(7),所述上铁轭(5)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倾斜导角(8),且第二倾斜导角(8)与第一倾斜导角(6)相配合使用,所述上铁轭(5)底部的中部还开设有与突出锥角(7)相适配的凹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定位组件(2)包括上盖板(10)和下盖板(11),所述上盖板(10)和下盖板(1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紧丝杆(12),两个所述拉紧丝杆(12)相对一端的外周共同套设并螺纹安装有第一螺纹筒(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铁轭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0)的底部与上铁轭(5)的顶部相接触配合,所述下盖板(11)的顶部与下铁轭(4)的顶部相接触配合;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章粱郑原原李俊杰刘加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立业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