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盘卷入库防擦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483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盘卷入库防擦伤装置,中间支架上方相对的内侧设置有阶梯台面,阶梯台面固定安装有托辊组件,托辊组件的托辊体两端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通过螺栓与中间支架的阶梯台面固定连接;托辊体的下方装有支撑辊组件;辊座呈“U”型,其底部通过螺栓与中间支架连接,两侧支板设置有斜边,斜边上设置有上下槽口,辊体外周与托辊体外周贴合连接。本技术通过将原有的固定托梁改进设计为可以自由旋转的托辊结构,使盘卷与托辊的接触面就不存在滑动摩擦,只要盘卷旋转就会带动托辊一起转动,成滚动摩擦状态,消除了原有滑动摩擦带来的擦伤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轧钢高线生产线成品盘卷入库卸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盘卷入库防擦伤装置


技术介绍

1、轧钢高线生产线生产高速线材及大盘卷包括:光面圆钢盘条、螺纹钢盘条及圆钢盘条。生产出来的成品盘卷5入库方式(如图1所示)为:通过pf链推动c型钩1到入库停止位,每一个c型钩1上都挂着一件待入库的盘卷5,通过卸卷小车2的升降及横移动作,将停止位c型钩1上的盘卷5运送到卸卷台的两根托梁4上,每次只能运送一件。待三件盘卷5在托梁4上摆整齐后,再由电磁铁6将三件盘卷5同时吸起,吊装到预定位置落吊,消磁完成一个入库流程。电磁铁6每次最多只能三件一吊。

2、由于电磁铁4是属于桥式起重机,驾操模式控制,驾驶室与卸卷台距离在30米以上,高度差在10米左右,因此,电磁铁6与待入库盘卷5的相对位置是通过操作工的目视判断,最佳操作位置是电磁铁6中心与待入库盘卷5的中心重合垂直起吊,但目视判断会存在误差,且不同的操作工判断经验也不一样,所以造成电磁铁6在吸盘卷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偏离盘卷中心的。遇到产量高的规格,生产节奏更快,操作工就没有时间来反复对中确认,这种偏离现象就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进的盘卷入库防擦伤装置,包括位于卸卷小车两侧的中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上方相对的内侧设置有阶梯台面,阶梯台面固定安装有托辊组件,所述托辊组件的托辊体两端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通过螺栓与中间支架的阶梯台面固定连接;所述托辊体的下方装有支撑辊组件;所述支撑辊组件包括辊轴和辊座,所述辊轴两端均为方形柱,其中一端安装有油杯,油杯与辊轴内设置的油路通孔连接,辊轴的中段为圆柱形,且两端安装有防尘圈,防尘圈的内侧安装有轴承,辊体为圆筒形且内孔的两端设置有台阶,辊体内孔台阶分别与轴承和防尘圈的外周连接,辊体内孔腔体与油路通孔连通;所述辊座呈“U”型,其底部通过螺栓与中间支架连接,两侧支板设...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的盘卷入库防擦伤装置,包括位于卸卷小车两侧的中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上方相对的内侧设置有阶梯台面,阶梯台面固定安装有托辊组件,所述托辊组件的托辊体两端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通过螺栓与中间支架的阶梯台面固定连接;所述托辊体的下方装有支撑辊组件;所述支撑辊组件包括辊轴和辊座,所述辊轴两端均为方形柱,其中一端安装有油杯,油杯与辊轴内设置的油路通孔连接,辊轴的中段为圆柱形,且两端安装有防尘圈,防尘圈的内侧安装有轴承,辊体为圆筒形且内孔的两端设置有台阶,辊体内孔台阶分别与轴承和防尘圈的外周连接,辊体内孔腔体与油路通孔连通;所述辊座呈“u”型,其底部通过螺栓与中间支架连接,两侧支板设置有斜边,斜边上设置有上下槽口,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志清黄水华杨凤华唐嘉熊福强丁志勇应长征
申请(专利权)人: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