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收割机,更具体地说,涉及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作物收割机。
技术介绍
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农业技术,它将大豆和玉米以带状方式交替种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这种种植模式需要特定的机械化设备来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割。
2、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后的联合收割,例如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4885667b的专利提供一种适合大豆与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模式的联合收获方法及联合收获机,该装置通过玉米收获割台的收割宽度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相邻的两列大豆加一列玉米的宽度之和,又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相邻的两列玉米加一列大豆的宽度之和,因此,在多台收获机同时收获时,每台收获机可收割三列的作物,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收获效率,较现有的几种联合收获的方式,收获效率可以提高200-300%;但是现有技术中玉米带种植2—4行、大豆带种植2—6行,玉米带和大豆带采用不同配比模式种植,当两列玉米之间的大豆行列数发生变化时,导致相邻两列玉米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由于玉米收获割台的收割宽度一定,无法根据两列玉米的间距进行调节使用。<
...【技术保护点】
1.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作物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作物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收获机构(2)包括滑台(23),所述滑台(23)通过底部的滑槽(24)滑动设置于割台(1)内侧,所述滑台(23)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25),所述底板(25)顶部向上倾斜设置有顶板(26),所述顶板(26)顶部通过T型座(27)固定设置有用于分禾的外壳(28),所述底板(25)和顶板(26)内侧开设有收获间隙(29),所述收获间隙(29)设置有两个或者四个,所述外壳(28)位于收获间隙(29)两侧,所述顶板(26)顶部位于收获间隙(29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作物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作物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收获机构(2)包括滑台(23),所述滑台(23)通过底部的滑槽(24)滑动设置于割台(1)内侧,所述滑台(23)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25),所述底板(25)顶部向上倾斜设置有顶板(26),所述顶板(26)顶部通过t型座(27)固定设置有用于分禾的外壳(28),所述底板(25)和顶板(26)内侧开设有收获间隙(29),所述收获间隙(29)设置有两个或者四个,所述外壳(28)位于收获间隙(29)两侧,所述顶板(26)顶部位于收获间隙(29)两侧设置有摘穗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作物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摘穗机构包括主动链轮(210)和从动链轮(211),所述主动链轮(210)和从动链轮(211)均转动设置于顶板(26)顶部,所述主动链轮(210)和从动链轮(211)之间通过链条(212)联动,所述链条(212)外侧均匀固定设置有拨杆a(213),所述拨杆a(213)位于收获间隙(29)的顶部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作物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台(1)内部开设有料槽(11),所述割台(1)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与料槽(11)相互连通的玉米出料口(12),所述料槽(11)内部转动设置有收料绞龙(13),所述收料绞龙(13)外侧对称设置有反向螺旋叶,所述收料绞龙(13)在驱动组件(5)的驱动下与玉米收获机构(2)同步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作物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轴(51),所述驱动轴(51)沿着轴向滑动设置于花轴套(215)内侧,所述驱动轴(51)转动设置于割台(1)内部,所述驱动轴(51)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小带轮(52),所述小带轮(52)通过传动带b(53)与大带轮(17)联动,所述大带轮(17)同轴固定设置于收料绞龙(13)一端,所述大带轮(17)转动设置于割台(1)外侧,所述大带轮(17)外侧固定设置有动力链轮(18),所述动力链轮(18)与驱动设备的驱动端联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作物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收获机构(3)包括切割组件(31)和拨茎组件(32),所述切割组件(31)与驱动组件(5)联动,所述切割组件(31)设置于延长板(15)顶部,所述延长板(15)固定设置于割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桂燕,姜永战,崔金光,尹建华,董彪,姜怀堂,庄乔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同富勤耕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