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胺二酰氯单体的脂肪族正电纳滤膜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265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制备脂肪族正电纳滤膜的多胺/二酰氯的界面聚合单体体系。该体系有效地抑制了芳香族酰氯单体在界面聚合时难以完全反应的问题,进而减少了膜上羧基的含量,减弱了纳滤膜的负电性。而未能完全反应的多胺增加了纳滤膜膜内胺基的含量,因此,制备的纳滤膜呈现出正电性。同时,多胺与二酰氯的单体体系反应保证了纳滤膜分离层的三维网络状高分子结构,有利于制备出孔径分布较窄的纳滤膜。基于本方法制备的正电纳滤膜可应用于一/二价阳离子例如锂镁等的分离,亦适用于重金属脱除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该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纳滤膜分离层的分子结构,具有方法简单、易于放大等优势,为制备高性能的正电纳滤膜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脂肪族正电纳滤膜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一/二价阳离子分离、重金属脱除等领域。


技术介绍

1、常规的纳滤膜一般由脂肪族的二胺哌嗪与芳香族的均苯三甲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制成。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均苯三甲酰氯很难完全反应,未反应的酰氯基团在界面聚合之后会水解成羧酸,致使膜表面呈现电负性。这种纳滤膜由于具有纳米级别的孔径以及表面电负性,因此在脱除高价阴离子盐和分离一/二价阴离子方面具有不俗的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苦咸水处理、工业废水零排放等领域。

2、随着中国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能够实现盐湖中高效镁锂分离并有效脱除钙、镁或其他重金属的正电纳滤膜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常规纳滤膜固有结构的限制,很难通过无污染、低成本的手段改性得到富含正电荷的纳滤膜。因此,开发新型的界面聚合单体体系,彻底改变纳滤膜的结构,可以从根上解决纳滤膜的电性问题,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脂肪族多胺和脂肪族二酰氯之间的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出具有电正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胺二酰氯单体的脂肪族正电纳滤膜制备方法,包括采用涂覆或浸泡的方式使含有多胺单体的水相溶液进入多孔支撑膜的孔中,再使其与含有二酰氯单体的有机相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形成正电纳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胺二酰氯单体的脂肪族正电纳滤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当界面聚合反应结束后,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有机相溶剂洗涤复合膜0-120s后,再置于30-90℃热处理0-10min,得到正电纳滤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胺二酰氯单体的脂肪族正电纳滤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用多孔支撑膜为聚砜、聚醚砜、聚丙烯腈、水解之后的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胺二酰氯单体的脂肪族正电纳滤膜制备方法,包括采用涂覆或浸泡的方式使含有多胺单体的水相溶液进入多孔支撑膜的孔中,再使其与含有二酰氯单体的有机相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形成正电纳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胺二酰氯单体的脂肪族正电纳滤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当界面聚合反应结束后,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有机相溶剂洗涤复合膜0-120s后,再置于30-90℃热处理0-10min,得到正电纳滤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胺二酰氯单体的脂肪族正电纳滤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用多孔支撑膜为聚砜、聚醚砜、聚丙烯腈、水解之后的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尼龙66等超滤膜或微滤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胺二酰氯单体的脂肪族正电纳滤膜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相溶液中多胺的质量分数为0.01-30wt%,水相溶剂的质量分数为7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翔陈宇昊张腾方孙坡葛保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