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218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盖板,包括密封圈、盖板片、上绝缘体、连接块和极柱,并分别设有第一极柱孔、第二极柱孔、第三极柱孔和第四极柱孔;盖板片设于密封圈上方,且部分密封圈穿设于第二极柱孔;上绝缘体位于盖板片上方,盖板片与上绝缘体之间设有第一止转限位结构;连接块设于上绝缘体上方,上绝缘体与连接块之间设有第二止转限位结构;极柱包括柱体和第一止挡部,第一止挡部与密封圈抵接,柱体从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一极柱孔、第二极柱孔、第三极柱孔和第四极柱孔并与连接块连接,柱体、第一极柱孔和第二极柱孔形成第三止转限位结构。本技术具有多个止转限位结构,有效防止极柱与盖板片产生转动位移,提高电池盖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目前极柱与电池盖板片之间的密封是锂离子电池关键密封技术之一,其它通用的如玻璃密封锂电池、陶瓷密封碱性电池在锂离子电池密封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锂离子电池极柱采用的是al、cu材料,而通常玻璃一金属或陶瓷一金属密封均需要高温烧结工艺,在玻璃或陶瓷融熔时,金属al、cu已熔化,该工艺不适于锂离子电池密封设计,因此锂离子电池盖大多采用对极柱、密封圈、电池盖板片进行压缩密封。

2、现有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柱与盖板片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是圆形铆接,极柱多为圆柱体,因电池组装实施较大扭力,或者使用过程中晃动造成的载荷,在长期的使用下,极柱容易与盖板片之间发生转动位移,造成极柱松脱失效,使得电池寿命缩短,也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电池盖板,有效防止极柱与盖板片之间产生转动位移,提高电池盖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盖板,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51)包括第一止转部(511),所述第一止转部(511)横截面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一极柱孔(11)形状相同,且均为非圆形,所述第一止转部(511)限位插接于所述第一极柱孔(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转部(511)、所述第二止转部(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均为腰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转限位结构包括凸起结构(32)和凹槽结构(22),所述凸起结构(32)和所述凹槽结构(22)中的一个设置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51)包括第一止转部(511),所述第一止转部(511)横截面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一极柱孔(11)形状相同,且均为非圆形,所述第一止转部(511)限位插接于所述第一极柱孔(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转部(511)、所述第二止转部(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均为腰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转限位结构包括凸起结构(32)和凹槽结构(22),所述凸起结构(32)和所述凹槽结构(22)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盖板片(2),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上绝缘体(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转限位结构包括多组所述凸起结构(32)和所述凹槽结构(22),多组所述凸起结构(32)和所述凹槽结构(22)中的一半分布于所述上绝缘体(3)上,另外一半分布于所述连接块(4)上,所述凸起结构(32)和所述凹槽结构(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励建炬陈鑫煌邱宜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