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72对棒还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953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72对棒还原炉,包括炉体和底座,所述炉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所述炉体的侧壁贯穿设有夹套冷却水进口与夹套冷却水出口,所述底座的下侧壁分别贯穿设有外圈出气管与中心出气管,所述外圈出气管与所述中心出气管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总出气管,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的侧壁贯穿设有若干喷气管,所述喷气管贯穿底座的侧壁与底座连接,所述炉体内部设有硅棒,硅棒共72对,通过优化硅棒设置,并辅以相应数量的喷气管,即能有效节约能源、平衡温场,又能提供良好的气场,保证硅棒的高质量生产,实现还原炉具备高生产能力、高转化率、低能耗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晶硅,具体为一种72对棒还原炉


技术介绍

1、21世纪伴随着能源危机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对新能源的发展备受关注。2005年全球太阳能行业迅猛发展,我国为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办高技【2005】509号)明确要求,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明确提出“解决我国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原料生产和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作为太阳能行业基础原料的多晶硅产业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规模有100吨,300吨,1000吨等大小不同的生产线,所选用的还原炉以9对棒,12对棒为主,之后10余年的时间,多晶硅行业经历了残酷的市场淘汰和产业技术革新,生产设备和工艺路线都完成了跨越式的升级,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也从60美元/千克下降到10美元/千克。

2、截止2015年底,多晶硅装置的单条生产线规模已经达到1.5wt/a,还原炉炉型以36对棒,40对棒为主,从多晶硅发展技术上看似乎已经进入瓶颈期,行业内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认为多晶硅生产的规模和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没有继续优化的可能。

3、为此,提出一种72对棒还原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72对棒还原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72对棒还原炉,包括炉体和底座,所述炉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侧,所述炉体的侧壁贯穿设有夹套冷却水进口与夹套冷却水出口,所述底座的下侧壁分别贯穿设有外圈出气管与中心出气管,所述外圈出气管与所述中心出气管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总出气管,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的侧壁贯穿设有若干喷气管,所述喷气管贯穿底座的侧壁与底座连接,所述炉体内部设有硅棒,硅棒共72对,每对硅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硅棒在所述底座上呈环形分布,且硅棒共分为六层,且由内至外分别分为第一圈层、第二圈层、第三圈层、第四圈层、第五圈层、第六圈层。

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圈层包括三对硅棒,所述第二圈层包括六对硅棒,且所述硅棒均与所述底座轴心等距设置。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圈层包括12对硅棒,且12对硅棒平均分为6组,每组硅棒中所相邻的三个硅棒在底座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且另一硅棒位于第三圈层与第四圈层之间。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圈层包括12对硅棒,12对硅棒平均分为6组,每组硅棒在底座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五圈层包括18对硅棒,且18对硅棒平均分为6组,每组硅棒相邻的5个硅棒在底座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且另一硅棒位于第四圈层与第五圈层之间处。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六圈层包括21对硅棒,且21对硅棒平均分为3组,每组硅棒在底座上的投影的第1-6个硅棒以及第8-13个硅棒分别位于同一直线上。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炉体底座,并分别设置夹套冷却水进口、夹套冷却水出口、外圈出气管中心出气管、总出气管进气总管以及喷气管,通过喷气管朝还原炉喷射氢气气流形成冷流层;热气流层位于还原炉的顶部;底盘硅粉始终处于流化状态,因此底盘可以始终保持低的黑度系数,而具有银涂层的底盘可以进一步降低底盘黑度系数,进而大幅提升底盘热反射效率,降低还原炉热量损失,实现还原炉的节能目标,同时通过优化硅棒设置,并辅以相应数量的喷气管,即能有效节约能源、平衡温场,又能提供良好的气场,保证硅棒的高质量生产,实现还原炉具备高生产能力、高转化率、低能耗的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72对棒还原炉,包括炉体(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2)的上侧,所述炉体(1)的侧壁贯穿设有夹套冷却水进口(3)与夹套冷却水出口(4),所述底座(2)的下侧壁分别贯穿设有外圈出气管(5)与中心出气管(6),所述外圈出气管(5)与所述中心出气管(6)远离底座(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总出气管(7),所述底座(2)的下端设有进气总管(8),所述进气总管(8)的侧壁贯穿设有若干喷气管(9),所述喷气管(9)贯穿底座(2)的侧壁与底座(2)连接,所述炉体(1)内部设有硅棒(10),硅棒(10)共72对,每对硅棒(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硅棒(10)在所述底座(2)上呈环形分布,且硅棒(10)共分为六层,且由内至外分别分为第一圈层(11)、第二圈层(12)、第三圈层(13)、第四圈层(14)、第五圈层(15)、第六圈层(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72对棒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层(11)包括三对硅棒(10),所述第二圈层(12)包括六对硅棒(10),且所述硅棒(10)均与所述底座(2)轴心等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72对棒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圈层(13)包括12对硅棒(10),且12对硅棒(10)平均分为6组,每组硅棒(10)中所相邻的三个硅棒(10)在底座(2)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且另一硅棒(10)位于第三圈层(13)与第四圈层(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72对棒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圈层(14)包括12对硅棒(10),12对硅棒(10)平均分为6组,每组硅棒(10)在底座(2)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72对棒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圈层(15)包括18对硅棒(10),且18对硅棒(10)平均分为6组,每组硅棒(10)相邻的5个硅棒(10)在底座(2)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且另一硅棒(10)位于第四圈层(14)与第五圈层(15)之间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72对棒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圈层(16)包括21对硅棒(10),且21对硅棒(10)平均分为3组,每组硅棒(10)在底座(2)上的投影的第1-6个硅棒(10)以及第8-13个硅棒(10)分别位于同一直线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2对棒还原炉,包括炉体(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2)的上侧,所述炉体(1)的侧壁贯穿设有夹套冷却水进口(3)与夹套冷却水出口(4),所述底座(2)的下侧壁分别贯穿设有外圈出气管(5)与中心出气管(6),所述外圈出气管(5)与所述中心出气管(6)远离底座(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总出气管(7),所述底座(2)的下端设有进气总管(8),所述进气总管(8)的侧壁贯穿设有若干喷气管(9),所述喷气管(9)贯穿底座(2)的侧壁与底座(2)连接,所述炉体(1)内部设有硅棒(10),硅棒(10)共72对,每对硅棒(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硅棒(10)在所述底座(2)上呈环形分布,且硅棒(10)共分为六层,且由内至外分别分为第一圈层(11)、第二圈层(12)、第三圈层(13)、第四圈层(14)、第五圈层(15)、第六圈层(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72对棒还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圈层(11)包括三对硅棒(10),所述第二圈层(12)包括六对硅棒(10),且所述硅棒(10)均与所述底座(2)轴心等距设置。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翔万仕华程国玺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其亚硅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