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及软接头单端挤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833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及软接头单端挤出方法,属于电缆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软接头制备工艺的时间长、时间成本高且工艺难度大的问题。本申请中,硅胶套套接于电缆软接头部上并且硅胶套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电缆端头一、电缆端头二;分流器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与进料口连通;进料口延伸至硅胶套的一端并插入硅胶套端部与电缆端头一表面之间的空间;硅胶套的另一端与电缆端头二的表面之间形成胶料挤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及软接头单端挤出方法,改进了现有方法和设备的缺陷,能够实现挤出工艺代替注入工艺,避免了现有电缆软接头制备工艺的繁琐的问题,并降低了气体和杂质对电缆软接头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及软接头单端挤出方法,属于电缆领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长距离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受生产长度及运输条件等限制,单根电缆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因此电缆接头制造技术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海缆等特殊使用场景的电缆,可能需要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如弯曲、拉伸)、化学作用(如海水腐蚀),普通接头结构将更容易产生裂纹,且产生裂纹的后果也将更容易更快速地进一步发展(如在海水中发生水树反应,导致绝缘被击穿)。

2、当前主流技术“两步法”制备电缆软接头,即先在注塑成型装置中完成绝缘料填充定型,之后将模塑结构在交联模具中完成填充绝缘料的交联。

3、在“两步法”制备电缆软接头制备工艺中,若绝缘料直接接触与金属工装模具接触,金属材质导热速度快,容易造成绝缘材料过度交联情况;若绝缘料与金属工装模具之间采用硅胶套隔离,为防止加热速度过快需将硅胶套厚度设定一定的厚度,但此设置容易使电缆软接头在加热交联过程中出现受热不均匀情况,需将电缆软接头从硅胶套中取出放置在交联模具中进行加热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包括电缆软接头部(1)和外模筒(3),电缆软接头部(1)的两侧分别具有电缆端头一(201)和电缆端头二(202),外模筒(3)套接于电缆软接头部(1)并覆盖部分电缆端头一(201)、电缆端头二(2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硅胶套(5)和分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为筒形,分流器套接于电缆端头一(2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筒(3)有两个半筒型的半模对接为筒形;外模筒(3)的两个半模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耳,两个半模的连接耳通过螺栓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包括电缆软接头部(1)和外模筒(3),电缆软接头部(1)的两侧分别具有电缆端头一(201)和电缆端头二(202),外模筒(3)套接于电缆软接头部(1)并覆盖部分电缆端头一(201)、电缆端头二(2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硅胶套(5)和分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为筒形,分流器套接于电缆端头一(2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筒(3)有两个半筒型的半模对接为筒形;外模筒(3)的两个半模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耳,两个半模的连接耳通过螺栓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包括内模和外模,内模设置于外模内并在内模与外模之间形成绝原料挤出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软接头单端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器的内模包括扇形分流器内模(601)和桃形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伟喜张延华张生张杰黄港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