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溶剂致色效应的BTD类荧光小分子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815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溶剂致色效应的BTD类荧光小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合成及分析化学领域,以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经过成坏反应生成苯并噻二唑,然后经过溴化,合成化合物3、4,再经过Heck偶联反应合成目标化分子BTD‑LOH,经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目标化分子BTD‑OH、BTD‑SOH。三种目标分子均是以苯并噻二唑为基本骨架,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ICT效应)的荧光小分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三种荧光有机小分子合成方法简便、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强荧光发射、大的Stokes位移、显著的溶剂致色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及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苯并噻二唑类荧光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检测。


技术介绍

1、苯并噻二唑(btd)是一个强吸电子基团,具有芳香性,能很好的形成电子离域,苯并噻二唑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吸电子性能、强光吸收和良好的光化学稳定性,是一种很好的受体单元,具有很好的的化学和光物理性质以及良好的光稳定性。苯并噻二唑及其衍生物结构是用于开发光致发光化合物的非常重要的一类受体单元,被经常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分子构建。

2、近年来关于苯并噻二唑类荧光探针也有报道,大多都是基于其强吸电子特性设计的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ict)类荧光探针。由于其所连接基团体积过大导致整个分子刚性增强,使得探针分子自身的溶解性较差。而且合成步骤过于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苯并噻二唑类荧光小分子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有机荧光小分子合成步骤繁琐、stokes位移小、荧光强度弱、稳定性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溶剂致色效应的BTD类荧光小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溶剂致色效应的BTD类荧光小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TD-OH的制备方法为: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溶剂致色效应的BTD类荧光小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TD-SOH的制备方法为: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溶剂致色效应的BTD类荧光小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TD-LOH的制备方法为:

5.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溶剂致色效应的BTD类荧光小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合物3和化合物4由以下反应制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溶剂致色效应的btd类荧光小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溶剂致色效应的btd类荧光小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td-oh的制备方法为: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溶剂致色效应的btd类荧光小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鑫郎鹏刚霍淑慧张晓男刘俊浩王文昊杨楠邓小慧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