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供热管网改造的多能源跨季节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772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4
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供热管网改造的多能源跨季节储能装置,包括:发电站余热储热系统、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土壤源供热系统、锅炉供热系统、污水热回收供热系统、太阳能光热供热系统、热量运输循环系统和补水系统,其中:发电站余热储热系统,用于将水体通过发电的余热进行升温并储存;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和土壤源供热系统,用于向低温储热环网提供低温热源;锅炉供热系统和污水热回收供热系统,用于提升高温储热环网的水温,增加储热能力;太阳能光热供热系统,用于将低温水体加热后储存至高温水体中,或直接提升高温水体的温度;热量运输循环系统,用于低温储热环网和高温储热环网之间的热量转换;补水系统,用于为高温储热环网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供热管网改造的多能源跨季节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1、原有大部分供热管网为环状管网,环状管网根据供热覆盖面的大小不一规模也不一样。因为供热主管网一般管径较粗,水容量较大,这样就可以实现一部分热量的存储。由于管网参与供热循环,即主管网具有热量运输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将原有管网用途进行调整,管网仅承担热量运输的作用,热量分配依靠个末端的换热站进行提取。跨季节储热需要巨大或者高温的储热体,而所储存的热量的用途是给供暖使用,这样就需要储热体尽可能的靠近用热末端,用热末端都是人员密集区域,周边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建造巨大的储热体。假设储热量一定,只能减小体积增加数量来满足使用,重新建立多个储热体之间的环路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对现有供热管网进行改造,将各地储热体进行连接,同时还可以连接多种能源的加热设备。如果系统中存在地源热泵系统,还可以将其它地区余热通过系统管网输送到地源热泵附近,夏季可以为土壤进行蓄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供热管网改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供热管网改造的多能源跨季节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站余热储热系统、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土壤源供热系统、锅炉供热系统、污水热回收供热系统、太阳能光热供热系统、热量运输循环系统和补水系统,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供热管网改造的多能源跨季节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站余热储热系统,包括:发电站(6)、低温热源水体(3)、第一水源热泵机组(9-1)、第一太阳能(10-1)、高温储热水体(4)、第一换热器(13-1),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供热管网改造的多能源跨季节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包括空气源热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供热管网改造的多能源跨季节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站余热储热系统、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土壤源供热系统、锅炉供热系统、污水热回收供热系统、太阳能光热供热系统、热量运输循环系统和补水系统,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供热管网改造的多能源跨季节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站余热储热系统,包括:发电站(6)、低温热源水体(3)、第一水源热泵机组(9-1)、第一太阳能(10-1)、高温储热水体(4)、第一换热器(13-1),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供热管网改造的多能源跨季节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包括空气源热泵机组(8),空气源热泵机组(8)通过管道与低温储热环网(1)连接,空气源热泵机组(8)的出水温度为50℃,能够为低温储热环网(1)提供低温热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供热管网改造的多能源跨季节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源供热系统包括:土壤源热泵机组(11)和土壤源储热体(5),其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泰李爽郭靖李世坤张昌界郑鹏飞范雪萍
申请(专利权)人:冰山冷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